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瓜类论文--黄瓜论文

黄瓜果实RFOs降解部位及其与酸、碱性α-半乳糖苷酶关系的研究

缩略词表第3-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16页
    1.1 植物韧皮部卸载途径第9-11页
        1.1.1 植物共质体卸载第9-10页
        1.1.2 植物质外体卸载第10页
        1.1.3 植物共质体与质外体协同卸载第10-11页
    1.2 植物韧皮部卸载机理第11-12页
        1.2.1 植物共质体卸载机理第11-12页
        1.2.2 植物质外体卸载机理第12页
    1.3 研究植物韧皮部卸载途径的方法第12-15页
        1.3.1 关键酶的空间分布和活性变化第13页
        1.3.2 超微结构观察第13页
        1.3.3 使用抑制剂或其他抑制方法第13-14页
        1.3.4 使用荧光染料或荧光蛋白等进行示踪第14-15页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第15-16页
第二章 果实不同部位可溶性糖含量、α-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水平和活性的研究第16-39页
    2.1 黄瓜果实不同部位可溶性糖含量、α-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水平和活性的研究第16-34页
        2.1.1 材料与方法第16-23页
            2.1.1.1 材料第16-17页
            2.1.1.2 方法第17-23页
        2.1.2 结果与分析第23-34页
            2.1.2.1 5种可溶性糖鉴定和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3-24页
            2.1.2.2 黄瓜果柄、果实前端不同部位组织中糖含量的研究第24-26页
            2.1.2.3 黄瓜果柄、果实不同部位、不同时间内汁液中糖含量的研究第26-29页
            2.1.2.4 黄瓜总RNA的提取及完整性检验第29页
            2.1.2.5 黄瓜6种α-半乳糖苷酶基因及内参基因的扩增第29-30页
            2.1.2.6 黄瓜α-半乳糖苷酶基因定量片段熔点曲线分析第30-31页
            2.1.2.7 黄瓜6种小半乳糖苷酶基因定量引物扩增标准曲线第31-32页
            2.1.2.8 黄瓜果柄、果实前端不同部位6种α-半乳糖苷酶表达水平的研究第32-33页
            2.1.2.9 黄瓜果柄、果实前端不同部位碱、酸性α-半乳糖苷酶活性的研究第33-34页
    2.2 甜瓜果柄不同部位韧皮部汁液可溶性糖含量的研究第34-36页
        2.2.1 材料与方法第34-35页
            2.2.1.1 材料第34页
            2.2.1.2 方法第34-35页
        2.2.2 结果与分析第35-36页
    2.3 讨论第36-39页
第三章 去除黄瓜第二果实对第一果实果柄可溶性糖含量、α-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水平和活性影响的研究第39-4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9-40页
        3.1.1 材料第39页
        3.1.2 方法第39-40页
            3.1.2.1 黄瓜果柄取样方法第39页
            3.1.2.2 黄瓜果柄汁液取样方法第39-40页
            3.1.2.3 试验方法第40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0-45页
        3.2.1 去除第二果实对第一果实果柄组织中糖含量的影响第40-41页
        3.2.2 去除第二果实对第一果实黄瓜果柄中汁液糖含量的影响第41-43页
        3.2.3 去除第二果实对第一果实果柄中6种α-半乳糖苷酶表达水平的研究第43-44页
        3.2.4 去除第二果实对第一果实果柄中碱、酸性α-半乳糖苷酶活性的研究第44-45页
    3.3 讨论第45-47页
第四章 黄瓜两种碱性α-半乳糖苷酶RNAi载体的构建第47-62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7-53页
        4.1.1 材料第47页
        4.1.2 方法第47-53页
            4.1.2.1 pX6/pX7载体的选择和RNAi载体构建思路第47-49页
            4.1.2.2 RNA提取和反转录第49-50页
            4.1.2.4 目的片段cDNA片段的回收、酶切、连接和转化第50-51页
            4.1.2.5 重组质粒的提取、验证和测序第51-52页
            4.1.2.6 RT-PCR法获得两种碱性α半乳糖苷酶基因反向片段第52页
            4.1.2.7 反向片段目的片段cDNA片段的回收、酶切、连接和转化第52页
            4.1.2.8 RNAi片段连入pX6载体第52页
            4.1.2.9 将RNAi载体转入农杆菌第52-53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3-60页
        4.2.1 碱性α-半乳糖苷酶Ⅰ RNAi载体的构建第53-56页
            4.2.1.1 RNA的完整性第53页
            4.2.1.2 碱性α-半乳糖苷酶Ⅰ正向片段扩增结果第53-54页
            4.2.1.3 碱性α-半乳糖苷酶Ⅰ正向片段连接结果第54页
            4.2.1.4 碱性α-半乳糖苷酶Ⅰ反向片段扩增结果第54-55页
            4.2.1.5 碱性α-半乳糖苷酶Ⅰ RNAi片段测序检测第55-56页
        4.2.2 碱性α-半乳糖苷酶Ⅱ RNAi载体的构建第56-60页
            4.2.2.1 碱性α-半乳糖苷酶Ⅱ正向片段扩增结果第56-57页
            4.2.2.2 碱性α-半乳糖苷酶Ⅱ正向片段连接结果第57页
            4.2.2.3 碱性α-半乳糖苷酶Ⅱ反向片段扩增结果第57-58页
            4.2.2.4 碱性α-半乳糖苷酶ⅡRNAi片段测序检测第58-60页
    4.3 讨论第60-62页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70页
致谢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徐汇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效果评估研究
下一篇:电厂燃煤低温干燥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