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和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4页 |
1.2.1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2.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的主要思路 | 第14-15页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新加坡行政文化东西会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 | 第16-25页 |
2.1 新加坡国家的诞生 | 第16-17页 |
2.2 新家坡历史中的行政管理 | 第17-20页 |
2.3 兼具东西特色的新加坡领导人 | 第20-21页 |
2.4 东西交汇中的当代新加坡 | 第21-25页 |
第三章 新加坡行政文化东西会通的具体体现 | 第25-40页 |
3.1 德治与法治 | 第25-30页 |
3.1.1 重视儒家文化的德治传统 | 第25-26页 |
3.1.2 行政管理中的道德教育 | 第26-27页 |
3.1.3 对英式法治的继承和发展 | 第27-29页 |
3.1.4“以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 | 第29-30页 |
3.2 民本与民主 | 第30-34页 |
3.2.1“好政府”理念 | 第31页 |
3.2.2 精英主义传统 | 第31-32页 |
3.2.3“东方式民主” | 第32-34页 |
3.3 秩序与自由 | 第34-37页 |
3.3.1“天下太平”与“个人自由” | 第34-35页 |
3.3.2 重视秩序和纪律 | 第35-36页 |
3.3.3 有限度的自由 | 第36-37页 |
3.4 管制与服务 | 第37-40页 |
3.4.1 新加坡“管得严” | 第37-38页 |
3.4.2 从“家长”到“兄长” | 第38-39页 |
3.4.3 建设服务型政府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对中国行政文化建设的启示 | 第40-46页 |
4.1 立足中国国情,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 | 第40-42页 |
4.1.1 行政文化建设不能割裂传统 | 第40页 |
4.1.2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中的优秀资源 | 第40-41页 |
4.1.3 当代中国国情与行政文化建设 | 第41-42页 |
4.2 广泛开拓视野,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 | 第42-43页 |
4.2.1 现代社会呼唤现代行政文化 | 第42页 |
4.2.2 破除对“亚洲价值观”和“新加坡模式”的误读 | 第42-43页 |
4.2.3 重视对当代西方行政文化的吸收和借鉴 | 第43页 |
4.3 与时俱进,建设既有中国特色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先进行政文化 | 第43-46页 |
4.3.1 提高行政管理水平需要先进的行政文化指引 | 第43-44页 |
4.3.2 勇于承认不足,促进传统行政文化的变革 | 第44页 |
4.3.3 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建设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先进行政文化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