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权法视野下在华外国人工作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国际人权法视野下的工作权 | 第9-20页 |
第一节 人权与工作权本体论 | 第9-12页 |
一、人权 | 第9页 |
二、劳动权 | 第9-11页 |
三、工作权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国际人权条约中的工作权保护 | 第12-15页 |
一、就业机会平等权利 | 第12-13页 |
二、不被强迫工作的权利 | 第13页 |
三、反对歧视权利 | 第13-14页 |
四、弱势群体特殊保护权利 | 第14-15页 |
第三节 我国保护工作权的国际人权条约义务 | 第15-20页 |
一、我国参与的国际人权公约 | 第15-16页 |
二、在华外国人的工作权保护立法 | 第16-18页 |
三、未来可能参与的国际人权条约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外国人工作权保护的域外法律制度 | 第20-26页 |
第一节 美国的工作权保护制度 | 第20-21页 |
一、绿卡制度 | 第20-21页 |
二、社会保障号制度 | 第21页 |
第二节 欧盟的工作权保护制度 | 第21-23页 |
一、蓝卡制度 | 第21-22页 |
二、欧盟免签制度 | 第22-23页 |
第三节 日本的工作权保护制度 | 第23-24页 |
一、居留资格认定制度 | 第23页 |
二、劳动基准法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在华外国人工作权立法的现状与不足 | 第26-35页 |
第一节 外国人在华工作的发展与现状 | 第26-29页 |
一、外国人在华工作的历史追溯 | 第26页 |
二、外国人在华工作的特征 | 第26-27页 |
三、外国人在华工作的原因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国际人权法保护与我国立法保护的比较 | 第29-31页 |
一、平等就业权 | 第29页 |
二、自主选择权 | 第29-30页 |
三、司法救济权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在华外国人工作权保护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一、宪法保护不足 | 第31页 |
二、法律规范体系缺少系统性 | 第31-33页 |
三、现有法律保护体系与国际人权法不相适应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完善在华外国人工作权保护立法的建议 | 第35-44页 |
第一节 完善宪法保护 | 第35-37页 |
一、禁止种族歧视 | 第35页 |
二、确立广义的工作权 | 第35-36页 |
三、明确自主择业权利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加强立法保护 | 第37-41页 |
一、转变以行政管理为主的立法目的 | 第37-39页 |
二、提高法律位阶 | 第39页 |
三、采取双轨制的立法模式 | 第39-41页 |
第三节 积极推进国际合作 | 第41-44页 |
一、双边合作 | 第41-42页 |
二、区域合作 | 第42-43页 |
三、多边合作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