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低共熔溶剂分离含氮化合物的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1-29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氨气分离技术研究进展第11-16页
        1.2.1 吸收法分离氨气第12-15页
        1.2.2 吸附法分离氨气第15-16页
    1.3 油品中含氮化合物分离技术研究进展第16-20页
        1.3.1 加氢脱氮第17-18页
        1.3.2 吸附分离脱氮第18-19页
        1.3.3 萃取分离脱氮第19-20页
    1.4 低共熔溶剂分离技术研究进展第20-26页
        1.4.1 低共熔溶剂概述第20-22页
        1.4.2 低共熔溶剂为介质的气体吸收第22-23页
            1.4.2.1 低共熔溶剂吸收CO_2第22-23页
            1.4.2.2 低共熔溶剂吸收SO_2第23页
            1.4.2.3 低共熔溶剂吸收其他气体第23页
        1.4.3 低共熔溶剂为介质的液液萃取第23-25页
            1.4.3.1 低共熔溶剂萃取分离芳烃第24页
            1.4.3.2 低共熔溶剂液液萃取含硫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第24-25页
            1.4.3.3 低共熔溶剂萃取分离共沸混合物第25页
            1.4.3.4 低共熔溶剂萃取分离纯化生物柴油第25页
        1.4.4 低共熔溶剂分离技术小结第25-26页
    1.5 本文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第26-29页
第2章 低共熔溶剂吸收氨气第29-51页
    2.1 前言第29页
    2.2 实验部分第29-33页
        2.2.1 实验试剂与材料第29-30页
        2.2.2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30-33页
            2.2.2.1 低共熔溶剂的合成与表征第31页
            2.2.2.2 氨气吸收实验第31-32页
            2.2.3.3 CO_2吸收实验第32-3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3-48页
        2.3.1 传统低共熔溶剂吸收氨气第33-35页
        2.3.2 杂化低共熔溶剂的合成与表征第35-38页
        2.3.3 杂化低共熔溶剂吸收氨气第38-46页
            2.3.3.1 酚类杂化低共熔溶剂吸收氨气第39-41页
            2.3.3.2 杂化低共熔溶剂各个组分在吸收中的作用第41-44页
            2.3.3.3 温度对氨气吸收的影响第44页
            2.3.3.4 非酚类杂化低共熔溶剂吸收氨气第44-46页
        2.3.4 低共熔溶剂对氨气和二氧化碳的分离性能第46-48页
    2.4 本章小结第48-51页
第3章 低共熔溶剂吸收氨气的分子模拟研究第51-65页
    3.1 前言第51页
    3.2 计算方法第51-53页
        3.2.1 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第51-52页
            3.2.1.1 模拟细节第51-52页
            3.2.1.2 力场验证第52页
        3.2.2 COSMO-RS计算方法第52-53页
            3.2.2.1 方法简介第52-53页
            3.2.2.2 计算细节第5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3-63页
        3.3.1 分子动力学模拟第53-57页
            3.3.1.1 吸收前分子动力学模拟第54-55页
            3.3.1.2 吸收后分子动力学模拟第55-57页
        3.3.2 COSMO-RS模拟第57-63页
            3.3.2.1 低共熔溶剂的σ-profile分析第57-62页
            3.3.2.2 低共熔溶剂-氨气相互作用分析第62-63页
    3.4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4章 低共熔溶剂萃取分离中性含氮化合物第65-85页
    4.1 前言第65页
    4.2 实验部分第65-68页
        4.2.1 实验试剂与材料第65页
        4.2.2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65-68页
            4.2.2.1 低共熔溶剂的合成第65-67页
            4.2.2.2 萃取分离含氮化合物第67-68页
        4.2.3 模拟计算方法第6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8-83页
        4.3.1 低共熔溶剂萃取分离含氮化合物第68-79页
            4.3.1.1 二元低共熔溶剂萃取脱氮第68-69页
            4.3.1.2 含结合水杂化低共熔溶剂萃取脱氮第69-76页
            4.3.1.3 含氮化合物/正庚烷选择性第76-77页
            4.3.1.4 溶质浓度对萃取的影响第77-79页
        4.3.2 量子化学计算第79-83页
            4.3.2.1 杂化低共熔溶剂微观结构第79-81页
            4.3.2.2 杂化低共熔溶剂表面静电势分析第81-83页
    4.4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5章 结论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7页
附录第97-103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齐聚催化剂进料策略的乙烯串级催化聚合制备乙烯/1-己烯共聚物
下一篇:纳米钯合金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其在Suzuki偶联反应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