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施工论文--各项工程论文--基础工程论文

桥梁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应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前言第10页
    1.2 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二章 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后压浆理论分析第15-24页
    2.1 后压浆技术主要概念第15页
        2.1.1 基本定义第15页
        2.1.2 后压浆技术分类第15页
    2.2 柱球扩张理论在后压浆技术中的应用第15-18页
        2.2.1 孔扩张理论第15-16页
        2.2.2 后压浆扩张规律分析第16-18页
    2.3 后压浆技术的作用机理第18-20页
        2.3.1 增加桩基持力层强度第18页
        2.3.2 提高桩端土体的摩阻力第18-19页
        2.3.3 增强桩侧摩阻力第19页
        2.3.4 改善荷载传递性能第19-20页
    2.4 后压浆注浆力学机理第20-21页
        2.4.1 物理力学机理第20-21页
        2.4.2 化学机理第21页
    2.5 后压浆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第21-22页
        2.5.1 桩端持力层地质情况的影响第22页
        2.5.2 桩基自身条件的影响第22页
        2.5.3 压浆施工过程的影响第22页
    2.6 小结第22-24页
第三章 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数值模拟分析第24-46页
    3.1 数值模拟软件的选择第24-25页
    3.2 数值计算技术第25页
    3.3 弹塑性矩阵推导第25-27页
    3.4 初始应力状态确定第27-30页
        3.4.1 理论基础第28-29页
        3.4.2 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第29-30页
    3.5 数值分析计算模型第30-37页
        3.5.1 桩身本构模型的选取第31页
        3.5.2 桩周持力层土体本构模型第31-33页
        3.5.3 桩基础与周围土体接触面单元分析第33-35页
        3.5.4 桩基与土体初始状态的确定第35页
        3.5.5 几何模型第35-36页
        3.5.6 模型建立及计算参数的选取第36-37页
    3.6 仿真计算分析第37-45页
        3.6.1 后压浆与常规钻孔灌注桩对比分析第37-38页
        3.6.2 参数分析第38-44页
            3.6.2.1 加载过程对桩周土体的影响分析第38-43页
            3.6.2.2 桩侧与桩端模量变化规律分析第43页
            3.6.2.3 注浆量及注浆体强度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分析第43-44页
        3.6.3 数值分析主要结论第44-45页
    3.7 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公路桥梁后压浆钻孔灌注桩静载试验研究第46-60页
    4.1 试验概况第46-49页
        4.1.1 依托工程简介第46页
        4.1.2 地质条件第46-47页
        4.1.3 水文条件第47页
        4.1.4 试桩规划第47-48页
        4.1.5 试桩基本参数第48-49页
    4.2 试验研究主要目的第49-50页
    4.3 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第50-51页
        4.3.1 桩基顶沉降值第50页
        4.3.2 桩基承受的轴力第50页
        4.3.3 桩端阻力第50页
        4.3.4 桩侧摩阻力第50-51页
    4.4 加载与试验测试系统第51-55页
        4.4.1 试验量测系统第51-55页
    4.5 试验加载第55-59页
        4.5.1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第55-56页
        4.5.2 桩身轴力、桩侧阻力及桩端阻力发挥性状第56页
        4.5.3 后压浆对灌注桩承载力影响分析第56-57页
        4.5.4 后压浆工艺桩剖析结果第57-58页
        4.5.5 数值成果对比分析第58-59页
    4.6 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第60-61页
    5.1 主要结论第60页
    5.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沥青混合料温拌技术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视觉特性的高速公路隧道照明光源亮度与能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