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2-26页 |
1.1 选题依据与立论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1.3.1 国内外关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2 国内外关于风险投资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3 国内外关于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3.4 国内外关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3.5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22-23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23-25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24-25页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2 主要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 第26-40页 |
2.1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界定及特征 | 第26-28页 |
2.1.1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界定 | 第26-27页 |
2.1.2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特征 | 第27-28页 |
2.2 风险投资的概念界定及特征 | 第28-31页 |
2.2.1 风险投资的概念界定 | 第28-29页 |
2.2.2 风险投资的特征 | 第29-31页 |
2.3 风险投资退出的定义及主要渠道 | 第31-33页 |
2.3.1 风险投资退出的定义 | 第31页 |
2.3.2 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渠道 | 第31-33页 |
2.4 相关理论基础 | 第33-40页 |
2.4.1 风险投资基础理论 | 第33-35页 |
2.4.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5-36页 |
2.4.3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36-37页 |
2.4.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37-38页 |
2.4.5 博弈理论 | 第38-40页 |
3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分析 | 第40-54页 |
3.1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作用及现状分析 | 第40-44页 |
3.1.1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作用 | 第40-41页 |
3.1.2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现状分析 | 第41-44页 |
3.2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分析 | 第44-46页 |
3.2.1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引入风险投资的必要性 | 第44页 |
3.2.2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现存问题分析 | 第44-46页 |
3.3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分析 | 第46-54页 |
3.3.1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动因与功能分析 | 第46-47页 |
3.3.2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现状分析 | 第47-51页 |
3.3.3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51-52页 |
3.3.4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退出预警模型构建的必要性 | 第52-54页 |
4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退出预警模型设计 | 第54-70页 |
4.1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退出预警模型的构建 | 第54-57页 |
4.1.1 退出预警模型的核心方法 | 第54页 |
4.1.2 研究样本的选取 | 第54页 |
4.1.3 预警指标的挑选与计算 | 第54-55页 |
4.1.4 估计样本组数据的主成分处理 | 第55-56页 |
4.1.5 确定和解释主成分 | 第56-57页 |
4.1.6 构造预警函数模型 | 第57页 |
4.1.7 求估计样本组财务状况预警分值及分割点 | 第57页 |
4.1.8 检验预警函数模型有效性 | 第57页 |
4.2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退出预警模型的计算 | 第57-68页 |
4.2.1 研究样本 | 第57-58页 |
4.2.2 财务指标的选择 | 第58-63页 |
4.2.3 主成分分析 | 第63-67页 |
4.2.4 测算预警模型 | 第67-68页 |
4.3 检验预警模型 | 第68-70页 |
5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退出预警机制的运行 | 第70-78页 |
5.1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退出预警机制运行流程图 | 第70-71页 |
5.2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退出预警组织机构的设置 | 第71-73页 |
5.2.1 风险识别机构 | 第71-72页 |
5.2.2 风险评估机构 | 第72-73页 |
5.2.3 报警与对策输出机构 | 第73页 |
5.3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退出预警机制运行步骤 | 第73-78页 |
5.3.1 警兆识别 | 第73-74页 |
5.3.2 警情评价 | 第74页 |
5.3.3 预警与对策 | 第74-78页 |
6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退出预警机制应用研究——以深圳A企业为例 | 第78-84页 |
6.1 深圳A企业简介 | 第78-79页 |
6.2 预警组织机构组成 | 第79页 |
6.3 预警指标数据的收集 | 第79-80页 |
6.4 退出预警模型的测算与简要分析 | 第80-81页 |
6.5 结果分析 | 第81-84页 |
7 完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退出预警机制的构想 | 第84-88页 |
7.1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畅通风险资本的退出渠道 | 第84-85页 |
7.1.1 大力推动创业板市场的发展 | 第84页 |
7.1.2 规范和建设场外产权交易市场 | 第84-85页 |
7.2 规范和发展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中介机构 | 第85-86页 |
7.2.1 规范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 | 第85页 |
7.2.2 建立中介机构的评估机制 | 第85-86页 |
7.3 培育良好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退出的政策环境 | 第86-88页 |
7.3.1 完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法律体系 | 第86页 |
7.3.2 加大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政策扶持力度 | 第86-88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88-92页 |
8.1 本文研究结论 | 第88-89页 |
8.2 本文的创新点和局限 | 第89页 |
8.2.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89页 |
8.2.2 本文的局限性 | 第89页 |
8.3 研究展望 | 第89-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