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导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3.1 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3.2 留学生旅游行为研究综述 | 第15页 |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5-16页 |
1.5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6 研究创新点 | 第16-18页 |
2 青岛外国留学生整体旅游行为特征 | 第18-29页 |
2.1 青岛外国留学生情况与调查样本信息 | 第18-20页 |
2.1.1 青岛外国留学生状况分析 | 第18页 |
2.1.2 青岛外国学生调查样本概况 | 第18-20页 |
2.2 青岛外国留学生整体旅游行为特征 | 第20-29页 |
2.2.1 旅游信息收集途径 | 第20-21页 |
2.2.2 出游方式 | 第21页 |
2.2.3 旅游时间长度 | 第21-22页 |
2.2.4 旅游交通工具 | 第22-23页 |
2.2.5 旅游住宿方式 | 第23-24页 |
2.2.6 旅游饮食 | 第24-25页 |
2.2.7 旅游购物 | 第25页 |
2.2.8 旅游娱乐 | 第25-26页 |
2.2.9 旅游资源的偏好 | 第26-27页 |
2.2.10 旅游消费能力 | 第27-28页 |
2.2.11 未来假期计划 | 第28-29页 |
3 不同国籍外国留学生旅游行为比较 | 第29-36页 |
3.1 游伴选择比较 | 第29页 |
3.2 旅游时间比较 | 第29-30页 |
3.3 旅游交通工具选择比较 | 第30-31页 |
3.4 旅游住宿选择比较 | 第31-32页 |
3.5 旅游饮食偏好比较 | 第32-33页 |
3.6 旅游资源偏好比较 | 第33-34页 |
3.7 旅游消费能力比较 | 第34页 |
3.8 下一个假期计划比较 | 第34-36页 |
4 青岛外国留学生来访亲友的旅游行为特征 | 第36-40页 |
4.1 青岛外国留学生来访亲友整体旅游行为特征 | 第36-38页 |
4.1.1 来访亲友数量 | 第36-37页 |
4.1.2 来访亲友逗留时间 | 第37页 |
4.1.3 来访亲友住宿方式 | 第37-38页 |
4.2 不同国籍留学生来访亲友旅游行为特征 | 第38-40页 |
4.2.1 来访亲友逗留时间比较 | 第38-39页 |
4.2.2 不同国籍留学生探访亲友旅游住宿 | 第39-40页 |
5 青岛外国留学生旅游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40-45页 |
5.1 影响留学生及其探访亲友旅游的积极因素 | 第40-42页 |
5.1.1 留学生出游动机强烈 | 第40页 |
5.1.2 留学生时间较为充裕 | 第40页 |
5.1.3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留学生及其亲友旅游提供了信息平台 | 第40-41页 |
5.1.4 现代交通业的快速发展为留学生及其探访亲友在中国旅游提供了基础保障 | 第41-42页 |
5.2 影响留学生及其来访亲友旅游的阻碍因素 | 第42-45页 |
5.2.1 资金不足 | 第42页 |
5.2.2 时间约束 | 第42-43页 |
5.2.3 语言及文化交流存在障碍 | 第43页 |
5.2.4 出游中的不确定因素问题 | 第43-45页 |
6 青岛外国留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对策 | 第45-54页 |
6.1 完善旅游产品开发体系 | 第45-48页 |
6.1.1 开发相对低价的旅游产品 | 第45页 |
6.1.2 提高观光旅游产品质量 | 第45-46页 |
6.1.3 民风民情体验类旅游产品 | 第46-47页 |
6.1.4 多样化的户外运动与探险旅游产品 | 第47页 |
6.1.5 设计留学生旅游套餐 | 第47-48页 |
6.2 创新旅游产品营销策略 | 第48-50页 |
6.2.1 广告营销推广 | 第48页 |
6.2.2 国际互联网推销策略 | 第48-49页 |
6.2.3 大学校园内营销策略 | 第49-50页 |
6.2.4 团购促销策略 | 第50页 |
6.3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与旅游环境建设 | 第50-53页 |
6.3.1 完善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第50-52页 |
6.3.2 改善自助游旅游环境,切实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 第52-53页 |
6.4 进一步完善留学生来华政策,扩大旅游市场规模 | 第53-54页 |
6.4.1 建立多层次的奖学金体系,扩大招生数量 | 第53页 |
6.4.2 出台留学生政府扶持政策,提高旅游消费能力 | 第53-54页 |
7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54-55页 |
7.1 研究局限 | 第54页 |
7.2 未来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个人简历 | 第74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