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6-8页 |
第一章 “底层文学”的命名及其发展 | 第8-21页 |
一、 “底层文学”的命名 | 第8-13页 |
(一) 关于“底层” | 第9-10页 |
(二) 关于“底层文学” | 第10-13页 |
二、 “底层文学”的论争 | 第13-15页 |
(一) 源流之争 | 第13-14页 |
(二) 写作主体与表述之争 | 第14-15页 |
三、 新世纪“底层文学”作品及其总体性评价 | 第15-21页 |
(一) “底层文学”作品 | 第15-16页 |
(二) “底层文学”的总体性评价 | 第16-21页 |
第二章 “底层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特质 | 第21-33页 |
一、 底层生活的真实呈现 | 第21-25页 |
(一) 现实主义的“真实性” | 第22-23页 |
(二) “底层文学”的“真实性” | 第23-25页 |
二、 人民性的文学立场 | 第25-28页 |
(一) 现实主义的“人民性” | 第25-26页 |
(二) “底层文学”的“人民性” | 第26-28页 |
三、 人道主义的精神姿态 | 第28-33页 |
(一) 现实主义的“人道主义” | 第28-29页 |
(二) “底层文学”的“人道主义” | 第29-33页 |
第三章 现实主义视域下“底层文学”发展的可能性向度 | 第33-50页 |
一、 强化批判性: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根本方向 | 第34-38页 |
(一) 批判无力背后的因素 | 第34-36页 |
(二) 强化批判可能的方向 | 第36-38页 |
二、 新人民性:文学的启蒙立场与社会介入 | 第38-41页 |
(一) 文学的启蒙立场 | 第39-40页 |
(二) 文学对社会的介入 | 第40-41页 |
三、 劝慰式的温情:“底层文学”的情感态度及其力量 | 第41-45页 |
四、 突破现实主义的勇气:一种对于底层文学作家的期待 | 第45-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