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5页 |
1.1.1 国际社会积极应对全球变暖问题 | 第9-12页 |
1.1.2 中国针对气候变化的应对手段 | 第12-14页 |
1.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因素分解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结构分解分析的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1.2.2 指数分解分析的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1.2.3 生产理论分解分析的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PDA分解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20-32页 |
2.1 生产可能集 | 第20-21页 |
2.2 生产前沿面 | 第21-22页 |
2.3 Shephard距离函数 | 第22-23页 |
2.4 Malmquist指数分析法 | 第23-24页 |
2.5 广义Fisher指数分解法 | 第24-25页 |
2.6 数据包络分析 | 第25-30页 |
2.6.1 数据包络分析所基于的理论基础 | 第26页 |
2.6.2 传统的数据包络分析法 | 第26-28页 |
2.6.3 考虑环境影响因素的数据包络分析法 | 第28-3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碳排放变化的PDA分解模型的构建 | 第32-39页 |
3.1 定义生产可能集 | 第32页 |
3.2 引入Shephard距离函数 | 第32-33页 |
3.3 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模型的构建 | 第33-38页 |
3.3.1 对于碳排放变化的初步分解 | 第33-34页 |
3.3.2 应用广义Fisher指数法的进一步分解 | 第34-35页 |
3.3.3 Malmquist指数对模型的深入分解 | 第35-36页 |
3.3.4 模型的测算 | 第36-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碳排放变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39-48页 |
4.1 研究变量的选取 | 第39-40页 |
4.2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40-41页 |
4.2.1 数据来源 | 第40-41页 |
4.2.2 数据处理 | 第41页 |
4.3 数据的初步分析 | 第41-45页 |
4.4 中国省际碳排放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45-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对中国政府碳减排政策的建议 | 第48-53页 |
5.1 基于实证分析结果的碳减排政策建议 | 第48-52页 |
5.2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6页 |
6.1 本课题研究内容总结 | 第53-54页 |
6.2 本课题的研究前景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