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引言 | 第13-29页 |
·鸭Ⅰ型病毒性肝炎病毒(DHV-I)概述 | 第13-15页 |
·DHV-Ⅰ的病毒学分类与理化特性 | 第13-14页 |
·DHV-Ⅰ病原性 | 第14页 |
·DHV-Ⅰ流行病学 | 第14-15页 |
·DHV-Ⅰ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5-18页 |
·病毒基因组及主要结构和功能蛋白的特性 | 第15-17页 |
·DHV-Ⅰ感染和致病的分子机制 | 第17-18页 |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Ⅰ)的诊断方法 | 第18-21页 |
·根据临床症状初步诊断 | 第18-19页 |
·根据病理剖检变化诊断 | 第19页 |
·病原学诊断 | 第19-20页 |
·血清学诊断 | 第20页 |
·分子生物学诊断 | 第20-21页 |
·DHV-Ⅰ的预防与治疗 | 第21-22页 |
·预防 | 第21-22页 |
·治疗 | 第22页 |
·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免疫胶体金概述 | 第23-27页 |
·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4-25页 |
·免疫层析的概念 | 第25页 |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特点 | 第25-26页 |
·试纸条的检测原理 | 第26-27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7-2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9-54页 |
·材料 | 第29-32页 |
·菌(毒)株 | 第29页 |
·实验动物及细胞株 | 第29页 |
·酶和相关试剂 | 第29页 |
·主要仪器 | 第29-30页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30页 |
·溶液系统 | 第30-32页 |
·方法 | 第32-54页 |
·病毒的增殖与纯化 | 第32-33页 |
·病毒总RNA 提取 | 第33页 |
·DHV-Ⅰ VP1 目的片段的扩增 | 第33-35页 |
·电泳检测 | 第35页 |
·目的核苷酸克隆测序 | 第35-38页 |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38-40页 |
·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检测 | 第40-41页 |
·Balb/c 小鼠的免疫 | 第41页 |
·间接 ELISA 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1-45页 |
·SP2/0 骨髓瘤细胞的培养 | 第45页 |
·饲养细胞的制备 | 第45页 |
·细胞融合及培养 | 第45-46页 |
·筛选 | 第46页 |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亚克隆 | 第46-47页 |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 第47页 |
·腹水的制备 | 第47页 |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 第47-48页 |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 第48-49页 |
·金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纯化 | 第49-51页 |
·金标抗体吸附于玻璃纤维 | 第51页 |
·NC 膜包被单抗和二抗 | 第51-52页 |
·样品垫的选择 | 第52页 |
·最适标记金颗粒大小的选择 | 第52页 |
·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组装 | 第52-53页 |
·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性能测试 | 第53-5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4-66页 |
·鸡胚增殖结果 | 第54页 |
·病毒纯化结果 | 第54页 |
·目的片段的测序结果 | 第54-55页 |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和SDS-PAGE 结果 | 第55-56页 |
·Western blot 分析结果 | 第56-58页 |
·间接 ELISA 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58页 |
·Balb/c 小鼠的免疫及 SP2/0 骨髓瘤细胞的培养结果 | 第58页 |
·融合筛选结果 | 第58-59页 |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亚克隆结果 | 第59页 |
·单克隆抗体鉴定结果 | 第59-61页 |
·单抗的纯化与鉴定 | 第61页 |
·胶体金标记抗体最低稳定量的测定 | 第61-62页 |
·金标抗体吸附于玻璃纤维 | 第62页 |
·NC 膜包被单抗和二抗 | 第62-63页 |
·样品垫的选择 | 第63页 |
·最适标记金颗粒大小的选择 | 第63-65页 |
·免疫层析试纸条性能的测试 | 第65-66页 |
4 讨论 | 第66-73页 |
·DHV-Ⅰ VP1 的表达 | 第66页 |
·小鼠的免疫 | 第66-67页 |
·建立筛选方法 | 第67页 |
·细胞融合 | 第67-69页 |
·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69页 |
·腹水的制备 | 第69-70页 |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 第70页 |
·蛋白与胶体金结合最佳pH | 第70页 |
·NC 膜的选择 | 第70页 |
·胶体金颗粒大小的选择 | 第70-71页 |
·试纸条的假阳性问题 | 第71-73页 |
5 结论 | 第73-74页 |
6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7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