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大地测量学论文--卫星大地测量与空间大地测量论文

编队干涉SAR对地测绘任务规划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1-16页
        1.2.1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第11-13页
        1.2.2 单星对地观测任务规划问题第13-14页
        1.2.3 多星对地观测任务规划问题第14-15页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5-16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2章 编队InSAR测绘任务规划问题第18-30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编队InSAR原理以及工作流程第18-24页
        2.2.1 卫星成像原理第18-21页
        2.2.2 干涉SAR测绘工作模式第21-23页
        2.2.3 编队InSAR测绘任务流程第23-24页
    2.3 编队InSAR卫星任务规划问题要素分析第24-27页
        2.3.1 基本输入输出要素第24-25页
        2.3.2 测绘任务规划问题约束条件第25-26页
        2.3.3 编队InSAR卫星任务规划问题特点第26-27页
    2.4 测绘任务规划和求解过程第27-29页
        2.4.1 基本假设和问题简化第27-28页
        2.4.2 编队InSAR全球陆地测绘规划问题求解流程第28-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编队InSAR测绘任务规划问题建模第30-56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编队InSAR轨道和测高模型第30-36页
        3.2.1 J_2摄动下卫星轨道模型第30-32页
        3.2.2 J_2摄动下编队卫星相对轨道模型第32-33页
        3.2.3 编队InSAR测高有效基线模型第33-36页
    3.3 基于约束的区域目标候选观测活动时间窗口计算第36-49页
        3.3.1 区域目标分解方法的比较和选择第36-38页
        3.3.2 星下点轨迹表示第38-39页
        3.3.3 遥感器覆盖区模型第39-41页
        3.3.4 判断目标点在球面区域内外的方法第41-42页
        3.3.5 区域目标可见时间窗口的计算方法第42-44页
        3.3.6 拓展的区域目标的动态分解算法第44-47页
        3.3.7 基于约束信息的观测活动可用时间窗口修正方法第47-49页
    3.4 全球陆地区域建模第49-53页
        3.4.1 全球陆地区域网格化第49-51页
        3.4.2 基于网格的覆盖收益率计算第51-53页
    3.5 编队InSAR规划问题约束满足问题模型第53-55页
    3.6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4章 编队InSAR测绘任务规划问题求解框架第56-70页
    4.1 引言第56页
    4.2 求解算法选择与分析第56-58页
        4.2.1 相关算法原理简述第56-57页
        4.2.2 求解算法分析第57-58页
    4.3 基于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规划问题求解框架第58-66页
        4.3.1 观测活动序列编码第58-60页
        4.3.2 遗传算子设计第60-62页
        4.3.3 约束冲突的修正策略第62-64页
        4.3.4 解的接受准则第64页
        4.3.5 冷却进度表第64-66页
        4.3.6 最优解保留第66页
    4.4 基于GSA算法的编队InSAR规划问题求解描述第66-69页
    4.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5章 面向任务的测绘任务规划仿真与分析第70-84页
    5.1 引言第70页
    5.2 规划模型基本属性仿真分析第70-77页
        5.2.1 区域目标网格化处理第70-73页
        5.2.2 基于约束信息的观测活动可用时间窗口修正第73-77页
    5.3 面向任务的规划仿真结果第77-83页
        5.3.1 观测任务的设计第77-78页
        5.3.2 应用实例求解第78-83页
    5.4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结论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态用地遥感影像信息提取及网格编码研究--以江苏大丰市为例
下一篇:毛尖紫萼藓、东亚砂藓对低温胁迫的生理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