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再生产的合法化探究--以马屯村狐仙事件为个案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图表目录 | 第12-13页 |
绪论 | 第13-23页 |
0.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0.2.1 民间信仰一词的由来 | 第14-15页 |
0.2.2 有关乡土民间信仰的研究 | 第15页 |
0.2.3 有关信仰合法性的研究 | 第15-16页 |
0.3 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0.3.1 社会行动理论 | 第16-18页 |
0.3.2 合法性理论 | 第18-20页 |
0.3.3 场域——惯习理论 | 第20-21页 |
0.4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1页 |
0.5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1页 |
0.6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1-23页 |
1 狐仙事件发生的环境 | 第23-29页 |
1.1 马屯村自然及历史概况 | 第23-24页 |
1.2 马屯村文化传统背景——信仰及祭祀习俗 | 第24-27页 |
小结:多元文化下的不虔诚信仰 | 第27-29页 |
2 马屯村的权力场域 | 第29-34页 |
2.1 以家族为核心的差序格局明显 | 第29页 |
2.2 基层政府权威弱化 | 第29-30页 |
2.3 对超验信仰权威化身的敬畏 | 第30-33页 |
2.3.1 信仰权威的化身——曲某 | 第30-31页 |
2.3.2 从角色理论看曲某的双重身份 | 第31-33页 |
小结:权力场域下的资本较量 | 第33-34页 |
3 行动主体王宝林 | 第34-37页 |
3.1 王宝林的人生经历 | 第34页 |
3.2 根深蒂固的信仰思维 | 第34-36页 |
小结:潜在信仰的关键性作用 | 第36-37页 |
4 狐仙事件始末 | 第37-44页 |
4.1 原狐仙庙历史 | 第37-38页 |
4.2 王宝林老人遇“狐仙”修庙事件 | 第38-42页 |
4.3 解析狐仙事件 | 第42-43页 |
小结:灵验传说的产生及意义 | 第43-44页 |
5 狐仙庙成功构建的现实可能 | 第44-54页 |
5.1 传统文化场域构建着民众的惯习 | 第44-46页 |
5.1.1 思维幻象——“狐仙” | 第44-45页 |
5.1.2 个体内在的实践逻辑 | 第45-46页 |
5.2 权力资本的有效运作 | 第46-47页 |
5.2.1 目标明确的社会行动 | 第46-47页 |
5.2.2 民众对个人权力的认同与信赖 | 第47页 |
5.3 运用灵活策略达到预期目的 | 第47-50页 |
5.3.1 持久策略对症下药 | 第48页 |
5.3.2 社会关系资本运作 | 第48-49页 |
5.3.3 欺骗手段迂回“作战” | 第49-50页 |
5.4 狐仙信仰自身具有存在合法性 | 第50-53页 |
5.4.1 狐仙信仰观念契合民众需要 | 第50-51页 |
5.4.2 狐仙信仰具有强大的解释功能 | 第51-52页 |
5.4.3 狐仙信仰的多维调适功能 | 第52-53页 |
小结:信仰再生产背后的合法化运作策略 | 第53-54页 |
余论 辩证看待民间信仰 引导促进社会和谐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