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多金属氧簇/聚合物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在智能催化领域的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7-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30页
    1.1 多金属氧簇概述第10-21页
        1.1.1 多金属氧簇应用研究领域第10-13页
        1.1.2 多金属氧簇异相催化第13-21页
            1.1.2.1 无机介孔材料担载多金属氧簇第14-15页
            1.1.2.2 活性炭担载多金属氧簇第15-16页
            1.1.2.3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等新型材料担载多金属氧簇第16-21页
    1.2 刺激响应型聚合物催化领域应用第21-27页
        1.2.1 pH 响应聚合物第21-23页
        1.2.2 温度响应聚合物第23-25页
        1.2.3 多重响应聚合物第25-27页
    1.3 多金属氧簇聚合物复合材料智能控制催化领域研究进展第27-28页
    1.4 选题的目的和依据第28-30页
第二章 “一锅法”合成介孔 HPA@SBA-15 复合材料及其用于催化降解苯酚第30-37页
    2.1 引言第30页
    2.2 介孔 HPA@SBA-15 复合材料制备第30-32页
        2.2.1 试剂名称,英文代号及分析仪器第30-31页
        2.2.2 介孔 HPA@SBA-15 合成方法第31-32页
        2.2.3 过氧化氢为氧源降解苯酚实验方法第32页
    2.3 介孔 HPA@SBA-15 材料表征第32-34页
        2.3.1 IR 分析第32-33页
        2.3.2 TEM 和氮气吸附分析第33页
        2.3.3 XRD 分析第33-34页
    2.4 介孔 HPA@SBA-15 催化降解苯酚第34-36页
        2.4.1 不同温度降解曲线第34-35页
        2.4.2 TOC 矿化曲线第35-36页
        2.4.3 催化剂循环利用催化效果图第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PNIPAM-POM@SBA-15 制备及其温度控制催化降解苯酚第37-47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PNIPAM-POM@SBA-15 智能催化材料制备第37-41页
        3.2.1 试剂全称,英文代号和分析仪器第37-39页
        3.2.2 PNIPAM-POM@SBA-15 合成方法第39-41页
            3.2.2.1 介孔 NH2-SBA-15 合成第39-40页
            3.2.2.2 PNIPAM-SBA-15 合成第40页
            3.2.2.3 PNIPAM-POM@SBA-15 合成第40页
            3.2.2.4 过氧化氢为氧源降解苯酚实验方法第40-41页
    3.3 PNIPAM-POM@SBA-15 表征第41-45页
        3.3.1 IR 分析第41-42页
        3.3.2 电镜分析第42页
        3.3.3 小角 XRD 分析第42-43页
        3.3.4 氮气吸附数据分析第43-44页
        3.3.5 LCST 测定-----变温紫外法第44页
        3.3.6 TGA 分析第44-45页
    3.4 PNIPAM-POM@SBA-15 催化降解苯酚第45-46页
        3.4.1 不同温度降解曲线-----温度控制催化实验第45-46页
        3.4.2 催化剂循环利用催化效果第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双嵌段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赖氨酸)-POM 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温度控制催化降解苯酚第47-57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赖氨酸)-POM 复合材料制备第47-51页
        4.2.1 试剂名称,英文代号和分析仪器第47-49页
        4.2.2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赖氨酸)合成方法第49-51页
            4.2.2.1 末端氨基的聚 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NH2)合成第49-50页
            4.2.2.2 赖氨酸(Lys)-NCA 合成第50页
            4.2.2.3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赖氨酸] (P-NIPAM-LL)合成第50页
            4.2.2.4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赖氨酸)-POM 制备第50页
            4.2.2.5 过氧化氢为氧源降解苯酚实验方法第50-51页
    4.3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赖氨酸)-POM 表征第51-54页
        4.3.1 H NMR 分析第51-52页
        4.3.2 TEM,CMC 分析第52页
        4.3.3 LCST 测定-----变温紫外法第52-53页
        4.3.4 XRD 分析第53-54页
    4.4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赖氨酸)-POM 催化降解苯酚第54-56页
        4.4.1 不同温度降解曲线第54-55页
        4.4.2 催化过程温敏过程控制机理解释第55-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裂解聚乙烯蜡的脱色及其功能化改性研究
下一篇:金纳米粒子与两亲性聚合物的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