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喜剧创作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0.1 喜剧的定义 | 第10-12页 |
0.2 五四时期喜剧创作概况 | 第12-14页 |
0.3 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 中国现代喜剧的诞生 | 第16-23页 |
1.1 告别传统:陈旧历史形式的喜剧 | 第16-18页 |
1.2 个性解放:幽默喜剧智慧的生成 | 第18-20页 |
1.3 西学东渐:西方喜剧文化的影响 | 第20-23页 |
2 五四时期的喜剧观 | 第23-29页 |
2.1 传统喜剧观念的批判 | 第23-25页 |
2.2 现代喜剧观念的生成 | 第25-29页 |
2.2.1 理性的摹仿:谐谑的讽刺 | 第25-27页 |
2.2.2 同情的微笑:善意的讽刺 | 第27-29页 |
3 五四时期喜剧的喜剧性特征 | 第29-41页 |
3.1 喜剧类型 | 第29-33页 |
3.1.1 幽默喜剧:风趣诙谐的艺术 | 第29-31页 |
3.1.2 讽刺喜剧:讽刺批判的艺术 | 第31-33页 |
3.2 喜剧冲突 | 第33-35页 |
3.2.1 两性冲突:性别文化的喜剧性效果 | 第33-34页 |
3.2.2 社会冲突:社会矛盾的喜剧性揭示 | 第34-35页 |
3.3 喜剧人物 | 第35-41页 |
3.3.1 否定型的喜剧人物 | 第36-37页 |
3.3.2 中间型的喜剧人物 | 第37-38页 |
3.3.3 肯定型的喜剧人物 | 第38-41页 |
4 五四时期喜剧创作的艺术特色 | 第41-51页 |
4.1 喜剧叙事 | 第41-44页 |
4.1.1 叙事的主体与受体 | 第41-43页 |
4.1.2 话语的演进与变异 | 第43-44页 |
4.2 喜剧风格 | 第44-47页 |
4.2.1 喜剧的结构:伏笔与结尾 | 第44-46页 |
4.2.2 喜剧的手法:屏风与嘲弄 | 第46-47页 |
4.3 喜剧的语言:机智与幽默 | 第47-51页 |
5 五四时期喜剧创作的反思 | 第51-55页 |
5.1 趣味主义的形成 | 第51-52页 |
5.2 趣味主义的局限 | 第52-55页 |
结束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