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语表 | 第13-14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6-25页 |
1.1 重金属废弃尾矿对环境的污染 | 第16页 |
1.2 水生植物对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 | 第16-17页 |
1.3 Pb~(2+)胁迫对植物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17-18页 |
1.3.1 Pb~(2+)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7页 |
1.3.2 Pb~(2+)胁迫对植物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17-18页 |
1.4 植物对污染水体水质指标的影响 | 第18-20页 |
1.4.1 植物对污染水体DO的影响 | 第18-19页 |
1.4.2 植物对污染水体EC和pH值的影响 | 第19页 |
1.4.3 植物对污染水体ORP和BOD的影响 | 第19-20页 |
1.5 美人蕉、铜钱草、萍蓬草的相关性研究 | 第20页 |
1.6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5页 |
2 铅尾矿渗出液浓度处理对美人蕉生长及金属离子富集的影响 | 第25-3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5-26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26页 |
2.1.3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6-27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4页 |
2.2.1 铅尾矿渗出液浓度处理对美人蕉生长指标的影响 | 第27-29页 |
2.2.2 铅尾矿渗出液浓度对美人蕉金属离子富集能力及迁移率的影响 | 第29-34页 |
2.3 讨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3 铅尾矿渗出液浓度对美人蕉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37-5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37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37页 |
3.1.3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7-38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5页 |
3.2.1 铅尾矿渗出液浓度对美人蕉光合色素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2 铅尾矿渗出液浓度对美人蕉电导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3 铅尾矿渗出液浓度对美人蕉MDA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4 铅尾矿渗出液浓度对美人蕉Pro含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5 铅尾矿渗出液浓度对美人蕉SOD活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6 铅尾矿渗出液浓度对美人蕉POD活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7 铅尾矿渗出液浓度对美人蕉AsA含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3.2.8 铅尾矿渗出液浓度对美人蕉GSH含量的影响 | 第45页 |
3.3 讨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4 铅尾矿渗出液处理对组合种植的三种水生植物生长指标和耐性指数的影响 | 第50-60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50-51页 |
4.1.2 数据统计分析 | 第51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6页 |
4.2.1 PbL胁迫对组合种植中美人蕉生长指标及耐性的影响 | 第51-53页 |
4.2.2 PbL胁迫对组合种植中萍蓬草生长指标及耐性的影响 | 第53-55页 |
4.2.3 PbL胁迫对组合种植中铜钱草生长指标及耐性的影响 | 第55-56页 |
4.3 讨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5 三种水生植物组合种植对铅尾矿渗出液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60-73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1页 |
5.1.1 试验材料 | 第60页 |
5.1.2 试验方法 | 第60页 |
5.1.3 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 | 第60-61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61-70页 |
5.2.1 组合种植对铅尾矿渗出液pH值、EC和ORP的影响 | 第61-64页 |
5.2.2 组合种植对铅尾矿渗出液DO和BOD的影响 | 第64-66页 |
5.2.3 组合种植对铅尾矿渗出液磷酸盐和氨氮的影响 | 第66-68页 |
5.2.4 组合种植对铅尾矿渗出液重金属浓度的影响 | 第68-70页 |
5.3 讨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全文总结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