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延安文化社团与陕甘宁边区建设问题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9-11页
        1.2.1 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1.2.2 研究的目的第10-11页
    1.3 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 立论依据第13-14页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15页
        1.5.1 研究思路第14页
        1.5.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5.3 技术路线第15页
    1.6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第15-17页
        1.6.1 研究的重点第15-16页
        1.6.2 研究的难点第16页
        1.6.3 研究的创新点第16-17页
2 延安文化社团概述第17-41页
    2.1 延安文化社团界定第17-18页
    2.2 延安文化社团的历史分期第18-30页
        2.2.1 开创时期第18-19页
        2.2.2 发展时期第19-23页
        2.2.3 繁荣时期第23-27页
        2.2.4 转折时期第27-29页
        2.2.5 发扬时期第29-30页
    2.3 延安文化社团的主要类型第30-34页
        2.3.1 文学类文化社团第30-32页
        2.3.2 艺术类文化社团第32-33页
        2.3.3 科技类文化社团第33-34页
    2.4 延安文化社团产生的时代境遇第34-36页
        2.4.1 情势严峻的民族危机第34-35页
        2.4.2 革命文艺的继承发扬第35页
        2.4.3 大批涌入的知识分子第35-36页
    2.5 延安文化社团的主要成果第36-41页
        2.5.1 形成了成果颇丰的文艺理论第36-37页
        2.5.2 产生了大量的科技文化成果第37-38页
        2.5.3 传播了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第38-40页
        2.5.4 培养了大批科技文化工作者第40-41页
3 延安文化社团对陕甘宁边区建设的影响分析第41-49页
    3.1 文化活动的开展促进了边区建设事业的发展第41-43页
        3.1.1 巩固边区政权的有效方式第41页
        3.1.2 发展边区经济的辅助手段第41-42页
        3.1.3 改善落后文化的重要途径第42-43页
    3.2 文艺作品的内容激发了群众生产抗战热情第43-44页
        3.2.1 密切边区党群关系第43页
        3.2.2 动员群众积极抗战第43-44页
        3.2.3 激发群众生产热情第44页
    3.3 先进思想的传播促进了边区社会风气转变第44-46页
        3.3.1 革除婚丧礼俗的旧风陋习第45页
        3.3.2 引导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第45-46页
        3.3.3 改良陈旧落后的生产条件第46页
    3.4 文艺理论的发展夯实了边区群众思想基础第46-49页
        3.4.1 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觉悟第46-47页
        3.4.2 践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第47-48页
        3.4.3 开阔了边区群众的文化视野第48-49页
4 陕甘宁边区建设对延安文化社团的影响分析第49-55页
    4.1 稳定的政治环境成为促进文化社团成长的温床第49-51页
        4.1.1 有利于创造安全的社会环境第49页
        4.1.2 有利于制定适时的文化政策第49-50页
        4.1.3 有利于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第50-51页
    4.2 有效的经济建设成为推动文化社团发展的助推器第51-52页
        4.2.1 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第51页
        4.2.2 提供了有力的财政支持第51-52页
        4.2.3 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第52页
    4.3 良好的文化氛围成为提升文化社团创作水平的沃土第52-55页
        4.3.1 边区建设实况成为文化作品的素材来源第52-53页
        4.3.2 民间文艺类型丰富文化社团的表现形式第53页
        4.3.3 人民群众主动参与文化社团的作品创作第53-55页
5 对延安文化社团与陕甘宁边区建设问题的历史反思第55-58页
    5.1 延安文化社团的发展需要重视知识分子的力量第55页
    5.2 延安文化社团的发展需要融合优秀的传统文化第55-56页
    5.3 宽松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延安文化社团发展的保障第56-57页
    5.4 与时俱进的思想是延安文化社团发展的指明灯第57-58页
6 结论第58-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4-65页
致谢第65-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的公私观教育研究
下一篇: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