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网脆弱性评估及网络重构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1.1 课题的背景 | 第8页 |
| 1.2 配电网重构的定义 | 第8页 |
| 1.3 配电网重构的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1.4 配电网重构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4.1 静态重构算法 | 第9-11页 |
| 1.4.2 动态重构算法 | 第11页 |
| 1.5 电网脆弱性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5.1 基于风险理论的电网脆弱性研究 | 第12页 |
| 1.5.2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电网脆弱性研究 | 第12-13页 |
| 1.6 本文工作安排 | 第13-14页 |
| 2 基于复杂性理论的电网脆弱性评价 | 第14-17页 |
| 2.1 复杂网络理论在电力系统应用 | 第14-15页 |
| 2.2 基于复杂性理论的电网络拓扑模型 | 第15-16页 |
| 2.2.1 节点的重要性 | 第15页 |
| 2.2.2 线路介数 | 第15-16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3 基于风险理论电网系统脆弱度评估 | 第17-30页 |
| 3.1 系统的脆弱源 | 第17-18页 |
| 3.2 电力系统风险评估步骤 | 第18页 |
| 3.3 风险评估的优点 | 第18页 |
| 3.4 事故后脆弱性指标定义 | 第18-24页 |
| 3.4.1 基于风险理论的脆弱性指标的定义 | 第19页 |
| 3.4.2 电力系统元件脆弱性模型 | 第19-22页 |
| 3.4.3 电压脆弱性 | 第22页 |
| 3.4.4 节点过负荷脆弱性指标 | 第22-23页 |
| 3.4.5 负荷低功率因数脆弱性指标 | 第23-24页 |
| 3.5 综合脆弱性指标 | 第24-25页 |
| 3.6 脆弱性评估流程 | 第25-26页 |
| 3.7 算例分析 | 第26-29页 |
| 3.8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4 配电网重构 | 第30-36页 |
| 4.1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 | 第30-32页 |
| 4.1.1 PQ节点处理方法 | 第30-31页 |
| 4.1.2 PV节点的处理方法 | 第31-32页 |
| 4.1.3 PI节点的处理方法 | 第32页 |
| 4.2 DG对配电网的影响 | 第32-34页 |
| 4.2.1 DG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 | 第32-33页 |
| 4.2.2 对网损的影响 | 第33页 |
| 4.2.3 DG对配电网脆弱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 4.3 基于脆弱性的智能配电网多目标动态重构模型 | 第34-35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5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配电网重构 | 第36-45页 |
| 5.1 人工蜂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36-37页 |
| 5.2 多目标人工蜂群算法 | 第37-39页 |
| 5.2.1 Pareto最优算法 | 第37页 |
| 5.2.2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多目标优化 | 第37-39页 |
| 5.3 环路编码策略 | 第39-41页 |
| 5.4 基于脆弱性的配电网重构 | 第41-44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科研情况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