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假体电刺激波形的改进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1.1 视觉假体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1.2 视觉假体电刺激波形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3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原理和方法 | 第17-29页 |
2.1 视觉假体电刺激机制 | 第17-18页 |
2.2 常用的几种矩形脉冲 | 第18-19页 |
2.3 电流控制波形与电极的应用 | 第19-20页 |
2.4 电极—电解液界面阻抗理论与阻抗模型 | 第20-23页 |
2.4.1 电极和电解液界面的物理基础 | 第20-21页 |
2.4.2 电极—电解液界面阻抗模型 | 第21-23页 |
2.5 零阶保持器 | 第23-25页 |
2.5.1 保持器的数学描述 | 第23-24页 |
2.5.2 零阶保持器及其输出特性 | 第24-25页 |
2.6 矩形波的优化 | 第25-27页 |
2.7 RC电路刺激信号设计 | 第27-28页 |
2.8 电极组织界面的模型计算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9-40页 |
3.1 优化波形的电压 | 第29-36页 |
3.1.1 原始矩形波的仿真 | 第29-30页 |
3.1.2 优化的电极电流和电压仿真 | 第30-35页 |
3.1.3 电极电压对比分析 | 第35-36页 |
3.2 优化波形的功率 | 第36-38页 |
3.2.1 优化波形的瞬时功率 | 第36-37页 |
3.2.2 优化波形的平均功率 | 第37-38页 |
3.3 优化波形的能量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0-42页 |
4.1 结论 | 第40-41页 |
4.2 讨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7-48页 |
综述 | 第48-64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