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2.1 “新媒体”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2.2 “德云相声”概念界定 | 第12页 |
1.3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3.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3.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2 创新点 | 第16-18页 |
2 德云相声的传播背景分析 | 第18-25页 |
2.1 相声艺术的媒介传播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2.1.1 群体传播阶段:街头“撂地”、茶社演出传播 | 第18-19页 |
2.1.2 大众传播阶段:电波媒介传播 | 第19页 |
2.1.3 立体传播阶段:新旧媒体融合传播 | 第19页 |
2.2 相声艺术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发展的原因 | 第19-22页 |
2.2.1 国家政策为相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第20页 |
2.2.2 文化环境为相声发展培育生存土壤 | 第20页 |
2.2.3 媒介创新为相声发展拓宽传播途径 | 第20-22页 |
2.3 德云相声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背景分析 | 第22-25页 |
2.3.1 德云相声的竞争优势与发展机会 | 第22-23页 |
2.3.2 德云相声的竞争劣势与潜在威胁 | 第23-25页 |
3 德云相声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模式分析 | 第25-44页 |
3.1 德云相声的创作主体分析 | 第25-26页 |
3.2 德云相声的传播内容分析 | 第26-29页 |
3.2.1 内容通俗易懂,具有平民精神 | 第26-27页 |
3.2.2 借助传统框架,融合时代语境 | 第27-28页 |
3.2.3 多个角度创新,紧跟时代潮流 | 第28-29页 |
3.3 德云相声的传播渠道分析 | 第29-36页 |
3.3.1 剧网结合传播:剧场+网络 | 第29-32页 |
3.3.2 台网联动传播:电视+网络 | 第32-34页 |
3.3.3 移动媒体的碎片化传播 | 第34-36页 |
3.4 德云相声的传播受众分析 | 第36-39页 |
3.4.1 德云相声的受众范围更加广泛 | 第36-37页 |
3.4.2 德云相声的受众需求不断提升 | 第37-38页 |
3.4.3 德云相声的受众行为极大改变 | 第38-39页 |
3.5 德云相声的盈利方式分析 | 第39-44页 |
3.5.1 剧场演出的传统式盈利 | 第39-40页 |
3.5.2 “免费馅饼”的培养式盈利 | 第40页 |
3.5.3 会员制对优质内容的垄断式盈利 | 第40-42页 |
3.5.4 多元业务的跨界式盈利 | 第42-44页 |
4 德云相声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出现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 第44-53页 |
4.1 德云相声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出现的主要问题 | 第44-47页 |
4.1.1 媒介意识不强,导致内容低俗问题被放大 | 第44-45页 |
4.1.2 品质意识不高,急功近利造成作品质量下降 | 第45-46页 |
4.1.3 IP意识不够,忽视了品牌价值的提升 | 第46-47页 |
4.2 德云相声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的发展策略 | 第47-53页 |
4.2.1 强化本体创新与品质提升,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 | 第47-50页 |
4.2.2 精准把握受众需求与审美期待,注重新媒体应用与传播 | 第50-51页 |
4.2.3 加强版权意识与品牌管理,注重品牌价值的打造与提升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个人简历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