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高温后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第13-20页
        1.2.1 预制装配SRC结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高温下与高温后材料性能第15-17页
        1.2.3 高温后钢筋混凝土梁研究现状第17-18页
        1.2.4 高温后组合梁研究现状第18-19页
        1.2.5 全过程分析现状第19-20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升降温作用下钢材与混凝土材料属性第22-36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钢材和混凝土热工性能第22-27页
        2.2.1 钢材热工性能第22-24页
        2.2.2 混凝土热工性能第24-27页
    2.3 升温段钢材和混凝土热力学性能第27-33页
        2.3.1 升温段钢材热力学性能第27-30页
        2.3.2 升温段混凝土热力学性能第30-33页
    2.4 降温段钢材和混凝土材料属性第33-35页
        2.4.1 降温段钢材力学计算第33-34页
        2.4.2 降温段混凝土力学计算第34-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温度场计算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第36-50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建筑室内火灾升温模型第36-39页
    3.3 温度场计算原理第39-41页
        3.3.1 热对流第39页
        3.3.2 热辐射第39-40页
        3.3.3 热传导方程第40-41页
    3.4 温度场模型第41-48页
        3.4.1 建立温度场模型第41-45页
        3.4.2 标准升温温度场验证第45-47页
        3.4.3 升降温全过程温度场验证第47-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力学分析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第50-57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有限元分析基本假定第50-51页
    4.3 力学模型第51-56页
        4.3.1 模型简介第51-52页
        4.3.2 常温下力学性能验证第52-53页
        4.3.3 高温下力学性能验证第53-54页
        4.3.4 高温后力学性能验证第54-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典型算例受力全过程分析第57-71页
    5.1 引言第57页
    5.2 工作机理分析第57-68页
        5.2.1 温度-时间关系第57-60页
        5.2.2 荷载-位移关系第60-62页
        5.2.3 破坏形态和应力应变分析第62-67页
        5.2.4 叠合面分析第67-68页
    5.3 PSRC梁与整浇SRC梁力学性能对比分析第68-69页
    5.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六章 参数分析第71-86页
    6.1 引言第71页
    6.2 各参数对高温后PSRC梁受力性能影响第71-80页
        6.2.1 混凝土强度第71-72页
        6.2.2 型钢屈服强度第72-73页
        6.2.3 腹板梁纵筋屈服强度第73-74页
        6.2.4 型钢高度第74-75页
        6.2.5 跨高比第75-77页
        6.2.6 剪跨比第77-78页
        6.2.7 荷载比第78-79页
        6.2.8 升温时间第79-80页
    6.3 各参数对承载力降低幅度影响第80-84页
    6.4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6-88页
    7.1 结论第86-87页
    7.2 展望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3页
致谢第93-94页
作者简介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叙事蒙太奇手法在品牌家具展示空间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津市西毛里湖牌楼岗溪生态恢复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