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14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4-21页 |
2.1 试验动物 | 第14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14-16页 |
2.2.1 主要购置材料及试剂 | 第14-15页 |
2.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5-16页 |
2.3 主要配置溶液 | 第16-21页 |
2.3.1 原代细胞培养液 | 第16页 |
2.3.2 四甲基偶氮唑盐(MTT) | 第16-17页 |
2.3.3 10%SDS | 第17页 |
2.3.4 10%过硫酸胺(AP) | 第17页 |
2.3.5 1.0mol/LTris·HCl (pH6.8) | 第17页 |
2.3.6 1.5mol/LTris·HCl (pH8.8) | 第17页 |
2.3.7 30%聚丙烯酰胺凝胶贮存液 | 第17页 |
2.3.8 电泳缓冲液 | 第17-18页 |
2.3.9 转膜缓冲液 | 第18页 |
2.3.10 TBS 缓冲液 | 第18页 |
2.3.11 20%Tween20 | 第18页 |
2.3.12 TBST 缓冲液 | 第18页 |
2.3.13 丽春红染液 | 第18-19页 |
2.3.14 封闭液 | 第19页 |
2.3.15 5×显影液 | 第19页 |
2.3.16 定影液 | 第19页 |
2.3.17 0.2%II 型胶原酶 | 第19-20页 |
2.3.18 G250 考马斯亮蓝溶液 | 第20-21页 |
第3章 实验方法 | 第21-28页 |
3.1 兔髓核细胞的获取 | 第21页 |
3.2 髓核细胞的形态观察 | 第21页 |
3.3 髓核细胞的传代 | 第21-22页 |
3.4 髓核细胞的冻存 | 第22页 |
3.5 髓核细胞复苏 | 第22-23页 |
3.6 炎性细胞因子对髓核细胞的刺激 | 第23页 |
3.7 炎性细胞因子对椎间盘细胞 NGF 及 MMP-9 表达的影响 | 第23-28页 |
3.7.1 提取总蛋白 | 第23-24页 |
3.7.2 样品蛋白含量测定 | 第24页 |
3.7.3 配制 5%积层胶与 10%分离胶 | 第24-25页 |
3.7.4 蛋白质热变性及灌胶 | 第25页 |
3.7.5 上样及电泳 | 第25页 |
3.7.6 转膜 | 第25-26页 |
3.7.7 样品蛋白免疫反应 | 第26页 |
3.7.8 样品蛋白化学发光及曝光 | 第26页 |
3.7.9 膜再生 | 第26页 |
3.7.10 内参蛋白β-actin 免疫反应 | 第26-27页 |
3.7.11 图像分析 | 第27页 |
3.7.12 统计方法 | 第27-28页 |
第4章 结果 | 第28-32页 |
4.1 兔髓核细胞形态学观察 | 第28页 |
4.2 MTT 方法发现不同浓度的 IL-1β不会对兔髓核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 第28-29页 |
4.3 Western blot 检测 MMP-9 蛋白表达结果 | 第29-30页 |
4.3.1 兔髓核细胞表达 MMP-9 的量不会随着 IL-1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 第29页 |
4.3.2 兔髓核细胞表达 MMP-9 的量随着 IL-1β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 第29-30页 |
4.4 Western blot 检测 NGF-β蛋白表达结果 | 第30-32页 |
4.4.1 兔髓核细胞表达 NGF-β的量不会随着 IL-1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 第30-31页 |
4.4.2 兔髓核细胞表达 NGF-β的量随着 IL-1β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 第31-32页 |
第5章 讨论 | 第32-38页 |
5.1 椎间盘的解剖结构紊乱与盘源性腰痛 | 第32-33页 |
5.2 炎性细胞因子与盘源性腰痛 | 第33-34页 |
5.3 NGF 与盘源性腰痛 | 第34-35页 |
5.4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腰椎间盘的退变 | 第35-36页 |
5.5 盘源性腰痛的病理生理在影像学中的特征性表现 | 第36-37页 |
5.6 炎性因子与 NGF、MMP-926 | 第37-3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8-39页 |
6.1 结论 | 第38页 |
5.2 展望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附图 | 第43-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综述 | 第47-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