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章 印度进步文学运动与克里山·钱达尔的创作 | 第13-28页 |
第一节 印度进步文学运动的“进步”意义 | 第13-19页 |
一、进步的内涵 | 第13-15页 |
二、进步文学运动的思想基础 | 第15-18页 |
三、进步文学运动对“人”的重视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克里山·钱达尔的小说对印度进步文学的精神承续 | 第19-28页 |
一、进步观念与人道主义思想 | 第20-23页 |
二、对印度传统的反思 | 第23-25页 |
三、全景式的创作方法与陌生化叙事 | 第25-28页 |
第二章 人性裂变与人道主义突围 | 第28-46页 |
第一节 动荡社会:人性的畸变与扭曲 | 第28-34页 |
一、殖民社会的人性缺失 | 第29-30页 |
二、印巴分治与教派仇杀的人性危机 | 第30-32页 |
三、国际战争中的人性泯灭 | 第32-34页 |
第二节 转型期社会:金钱折射出的世俗百态 | 第34-38页 |
一、印度传统金钱观念 | 第34-35页 |
二、金钱对人性的腐蚀 | 第35-37页 |
三、金钱主题折射出的世俗百态 | 第37-38页 |
第三节 人道主义突围的精神力量 | 第38-46页 |
一、革命·劳动·信念 | 第39-41页 |
二、无产阶级的人道拯救 | 第41-43页 |
三、理想社会与人性之光 | 第43-46页 |
第三章 进步的困境 | 第46-59页 |
第一节 “美学脱身术”的进步悖论 | 第46-51页 |
一、被压抑的人道主义者 | 第47-49页 |
二、回归乡土的尴尬 | 第49-50页 |
三、儿童与教育——进步的希望 | 第50-51页 |
第二节 “进步”的内向破裂 | 第51-59页 |
一、原态与理想的落差 | 第52-53页 |
二、文学想象与现实的背离 | 第53-55页 |
三、进步观念与传统文化的角力 | 第55-59页 |
结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