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外文献述评 | 第14页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4 国内文献述评 | 第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3.2 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21-22页 |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3页 |
2.2 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征 | 第23-24页 |
2.3 经济理论依据 | 第24-26页 |
2.3.1 农业弱质论 | 第24-25页 |
2.3.2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5页 |
2.3.3 市场失灵理论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页 |
第三章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阳泉分行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 第26-37页 |
3.1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阳泉分行介绍 | 第26-27页 |
3.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阳泉分行基本经营状况—利用DEA模型分析 | 第27-31页 |
3.2.1 模型的介绍 | 第27-28页 |
3.2.2 投入产出变量的选取 | 第28-29页 |
3.2.3 模型的构建 | 第29-30页 |
3.2.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3.3 农发行阳泉分行发展的现状 | 第31-35页 |
3.3.1 农发行阳泉分行的部门管理机制 | 第31-32页 |
3.3.2 农发行阳泉分行的规模和覆盖率 | 第32-33页 |
3.3.3 农发行阳泉分行存款状况 | 第33-34页 |
3.3.4 农发行阳泉分行的贷款状况 | 第34-35页 |
3.4 农发行阳泉分行支持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3.4.1 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35页 |
3.4.2 基层网点少,覆盖面较窄 | 第35-36页 |
3.4.3 存款增长乏力 | 第36页 |
3.4.4 贷款项目营销困难 | 第36-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页 |
第四章 农发行阳泉分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第37-40页 |
4.1 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 第37页 |
4.2 借用商业银行布局优势,增加分行覆盖面 | 第37-38页 |
4.2.1 全面开展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合作 | 第37-38页 |
4.2.2 深入挖掘银团贷款项目 | 第38页 |
4.3 努力营销增加存款量 | 第38-39页 |
4.4 加大贷款项目营销力度 | 第39-4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0页 |
第五章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阳泉分行发展的保障措施 | 第40-44页 |
5.1 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引进高端人才 | 第40-41页 |
5.1.1 加强员工培训 | 第40-41页 |
5.1.2 引进高端人才 | 第41页 |
5.2 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 第41-43页 |
5.3 加强分行文化体系建设 | 第43-44页 |
5.3.1 构筑严密的制度文化 | 第43页 |
5.3.2 增强员工协作能力 | 第43-4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6.1 结论 | 第44-45页 |
6.2 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