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犯罪对象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4页
第一章 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犯罪对象概述第14-31页
    一、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涵义及其犯罪对象第14页
    二、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立法沿革与演进第14-17页
        (一)立法沿革第14-15页
        (二)演进第15-17页
        (三)小结第17页
    三、“野生动物”的可能涵义第17-26页
        (一)“野生动物”的文理解释第17-19页
        (二)“野生动物”的体系解释第19-20页
        (三)“野生动物”的历史解释第20页
        (四)“野生动物”的比较解释第20-25页
        (五)“野生动物”的目的解释第25-26页
    四、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与纯粹野生动物的比较第26-30页
        (一)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的概念第26-27页
        (二)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存在的原因第27页
        (三)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与纯粹野生动物的区别第27-30页
    五、小结第30-31页
第二章 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法益的界定第31-44页
    一、秩序法益与实质法益的争议第31-39页
        (一)一般理论第31-32页
        (二)秩序法益与实质法益之争第32-39页
    二、实质法益论中生态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议第39-42页
        (一)生态中心主义立场下的法益第39-40页
        (二)人类中心主义立场下的法益第40-42页
    三、法益解释机能在“野生动物”界定中的实现第42-44页
第三章 对《动物案件司法解释》的检讨第44-50页
    一、《动物案件司法解释》对“野生动物”的界定第44-45页
    二、《动物案件司法解释》之批判第45-50页
        (一)一刀切式“立法”模式明显不当第45页
        (二)超越立法目的或保护法益第45-46页
        (三)超越CITES的宗旨和成员国义务第46-47页
        (四)与其他国家、地区相比过于严苛第47页
        (五)导致机械司法现象严重第47-50页
第四章 我国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犯罪对象的界定及其完善第50-61页
    一、应然界定第50页
    二、完善路径第50-61页
        (一)修改司法解释第50-55页
        (二)相关立法建议第55-57页
        (三)《动物案件司法解释》修改前的出罪路径第57-61页
第五章 余论:非人为死亡的野生动物是否是犯罪对象第61-62页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后记第68-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职务犯罪自首认定
下一篇:英美法系终身监禁制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