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的缘起 | 第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2-15页 |
1.5.1 课题的基础部分研究 | 第13页 |
1.5.2 城市工业废弃地的相关的基础理论的研究 | 第13-14页 |
1.5.3 城市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研究 | 第14页 |
1.5.4 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技术的研究以及框架的制定 | 第14-15页 |
1.5.5 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项目中的研究 | 第15页 |
1.6 研究内容框架 | 第15-18页 |
2 城市工业废弃地概念与再利用价值概述 | 第18-26页 |
2.1 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概念 | 第18-19页 |
2.1.1 城市工业废弃地的定义 | 第18页 |
2.1.2 城市工业废弃地的分类 | 第18页 |
2.1.3 城市工业废弃地的生态问题 | 第18-19页 |
2.2 城市工业废弃地的价值 | 第19-21页 |
2.2.1 情感价值 | 第19-20页 |
2.2.2 历史价值 | 第20页 |
2.2.3 艺术价值 | 第20页 |
2.2.4 社会价值 | 第20页 |
2.2.5 经济价值 | 第20-21页 |
2.3 城市工业废弃地的再利用模式 | 第21-26页 |
2.3.1 生态恢复理论下的土地再利用模式 | 第21-22页 |
2.3.2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下的土地再利用模式 | 第22-26页 |
3 城市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及技术方法 | 第26-42页 |
3.1 城市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基本概念 | 第26-28页 |
3.1.1 城市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定义 | 第26页 |
3.1.2 城市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特点 | 第26-28页 |
3.1.3 城市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的意义 | 第28页 |
3.2 城市工业废弃地生态修读的理论依据 | 第28-30页 |
3.2.1 恢复生态学理论 | 第28-29页 |
3.2.2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9页 |
3.2.3 工业生态学理论 | 第29页 |
3.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9-30页 |
3.3 城市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法 | 第30-40页 |
3.3.1 城市工业废弃地生态退化修复程序 | 第30页 |
3.3.2 城市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 | 第30-32页 |
3.3.3 生态修复中的植被重建技术 | 第32-33页 |
3.3.4 国内外城市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成功案例分析 | 第33-40页 |
3.4 城市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方案实施的局限性及解决意见 | 第40-42页 |
4 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思路及方法 | 第42-66页 |
4.1 现存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境况 | 第42-43页 |
4.1.1 工业废弃地景观退化对城市的影响 | 第42页 |
4.1.2 目前工业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中的难点 | 第42-43页 |
4.2 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的指导思想 | 第43-44页 |
4.2.1 尊重工业文化 | 第43页 |
4.2.2 挖掘场所精神 | 第43-44页 |
4.2.3 景观再生的人性化 | 第44页 |
4.2.4 景观再生的生态性 | 第44页 |
4.3 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的原则及思想 | 第44-48页 |
4.3.1 景观生态修复的 4R 原则 | 第44-45页 |
4.3.2 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原则 | 第45页 |
4.3.3 景观格局优化原则 | 第45-46页 |
4.3.4 后工业景观再生设计中的生态思想 | 第46页 |
4.3.5 后工业景观再生设计中的艺术思想 | 第46-48页 |
4.4 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的方法 | 第48-53页 |
4.4.1 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的范畴 | 第48页 |
4.4.2 废弃地地表处理 | 第48-49页 |
4.4.3 废弃工业建筑、构筑物和工业设施的处理 | 第49-51页 |
4.4.4 废弃材料的再利用与污染物处理 | 第51-53页 |
4.5 当前国情下工业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方法的局限性和解决意见 | 第53页 |
4.6 国内外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成功案例 | 第53-66页 |
4.6.1 德国鲁尔工业区——北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后工业景观设计 | 第53-57页 |
4.6.2 低碳的水体净化景观——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景观设计 | 第57-60页 |
4.6.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校区(原陕西钢厂)后工业景观设计 | 第60-66页 |
5 首钢石景山工业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 | 第66-104页 |
5.1 首钢石景山工业废弃地现状与生态特征 | 第66-68页 |
5.1.1 废弃地现状 | 第66-68页 |
5.1.2 废弃地生态特征 | 第68页 |
5.2 首钢石景山工业区历史发展脉络研究以及价值定位 | 第68-72页 |
5.2.1 首钢石景山工业区历史发展脉络 | 第68-72页 |
5.2.2 首钢石景山工业废弃地价值定位 | 第72页 |
5.3 首钢石景山工业废弃地保护区范围划定、功能定位及发展策略 | 第72-74页 |
5.3.1 保护区范围的划定 | 第72页 |
5.3.2 功能定位 | 第72-73页 |
5.3.3 发展策略 | 第73-74页 |
5.4 保护区范围内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 第74-79页 |
5.4.1 保护区内工业遗产的现状 | 第74-75页 |
5.4.2 保护区内工业遗产现状的排查 | 第75页 |
5.4.3 保护区内工业遗产价值的分析 | 第75-77页 |
5.4.4 保护区内工业遗产保护级别的划分 | 第77-79页 |
5.5 首钢石景山工业废弃地开发再利用规划概念 | 第79-81页 |
5.6 首钢石景山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方案及关键技术 | 第81-89页 |
5.6.1 首钢石景山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方案的制定 | 第81页 |
5.6.2 首钢石景山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 | 第81-89页 |
5.7 首钢石景山工业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 | 第89-102页 |
5.7.1 核心工业景观区规划设计 | 第89-97页 |
5.7.2 单体工业遗存建、构筑物创意改造设计 | 第97-102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6 结论 | 第104-106页 |
致谢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0-112页 |
附录部分 | 第112-121页 |
图片索引 | 第112-120页 |
表格索引 | 第120-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