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1.2.1 社会资本 | 第11-12页 |
1.2.2 农产品质量安全 | 第12-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3.1 社会资本的提出、测量 | 第13-15页 |
1.3.2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成因、治理 | 第15-16页 |
1.3.3 社会资本对种植户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 第16-19页 |
1.3.4 文献评述 | 第19-20页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5.2 技术路线图 | 第22页 |
1.6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 第23-28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1.1 社会资本理论 | 第23-24页 |
2.1.2 理性小农理论 | 第24页 |
2.1.3 计划行为理论 | 第24-25页 |
2.2 研究框架 | 第25-28页 |
2.2.1 社会资本与种植户产品质量安全认知 | 第25-26页 |
2.2.2 社会资本与种植户参与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行为 | 第26页 |
2.2.3 种植户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及参与认证行为 | 第26-27页 |
2.2.4 研究的理论框架构建 | 第27-28页 |
3 四川省猕猴桃种植现状分析 | 第28-31页 |
3.1 区域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3.2 四川省猕猴桃种植总体情况 | 第29-31页 |
3.2.1 区域特色 | 第29-30页 |
3.2.2 猕猴桃主产区现状 | 第30-31页 |
4 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及参与认证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 第31-37页 |
4.1 产品质量安全认知与参与认证行为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 第31-34页 |
4.1.1 种植户社会资本与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及参与认证行为 | 第31-32页 |
4.1.2 种植户个人特征与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及参与认证行为 | 第32-33页 |
4.1.3 种植户家庭资源禀赋与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及参与认证行为 | 第33-34页 |
4.2 变量选择和研究假设 | 第34-37页 |
4.2.1 种植户产品质量安全变量 | 第34页 |
4.2.2 种植户社会资本变量和相关假设 | 第34-36页 |
4.2.3 种植户个体特征和家庭资源禀赋 | 第36-37页 |
5 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及参与认证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第37-51页 |
5.1 数据来源与统计分析 | 第37-41页 |
5.1.1 数据来源 | 第37-38页 |
5.1.2 种植户社会资本情况分析 | 第38-39页 |
5.1.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9-41页 |
5.2 模型方法 | 第41-42页 |
5.3 社会资本对种植户产品质量安全认知的影响研究 | 第42-47页 |
5.3.1 实证结果 | 第42-43页 |
5.3.2 结果分析 | 第43-47页 |
5.4 社会资本对种植户参与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影响研究 | 第47-51页 |
5.4.1 实证研究 | 第47-48页 |
5.4.2 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51-5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52-56页 |
6.2.1 构建互惠互助网络,提高产品质量安全认知 | 第52-53页 |
6.2.2 扶持多种合作组织,增强组织示范带动效应 | 第53页 |
6.2.3 规范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农户适度规模经营 | 第53-54页 |
6.2.4 加大农户培训力度,提升农户生产技术水平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附录 | 第63-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