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1) 选题介绍 | 第8-9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4页 |
1. 关于本文所论相关问题的说明 | 第14-28页 |
1.1 关于上海博物馆藏恽寿平《山水》册(1684,“甲子”年款) | 第14-20页 |
1.2 关于恽寿平山水画风格的流变 | 第20-21页 |
1.3 恽寿平山水画中“逸”的问题 | 第21-27页 |
1.4 小结 | 第27-28页 |
2 恽寿平《山水》册的主题与临仿对象 | 第28-47页 |
2.1 “甲子长夏”册的主题及临仿对象 | 第28-34页 |
2.2 上海博物馆藏其他恽寿平《山水》册的主题及临仿对象 | 第34-39页 |
2.3 恽寿平《山水》册中的“摹古”问题 | 第39-45页 |
2.4 小结 | 第45-47页 |
3. 恽寿平山水画中的“元人笔墨”与“逸格” | 第47-64页 |
3.1 恽寿平山水画中的“元人笔墨” | 第47-55页 |
3.2 恽寿平山水画“逸格”的形成与“元人笔墨”的关系 | 第55-58页 |
3.3 诗之“逸”与画之“逸” | 第58-63页 |
3.4 小结 | 第63-64页 |
4. 恽寿平山水画的审美趣味 | 第64-76页 |
4.1 恽寿平山水画的“写生性” | 第64-67页 |
4.2 恽寿平山水画的“诗意性” | 第67-70页 |
4.3 “简贵”与“静气” | 第70-75页 |
4.4 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附录 | 第77-80页 |
插图目录 | 第80-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