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铁螯合聚合物胶束的构建与评价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1-25页
    1.1 铁作用及代谢第11-14页
        1.1.1 铁用途第11-12页
        1.1.2 铁代谢第12-14页
    1.2 铁过载疾病第14-16页
        1.2.1 铁过载疾病产生的原因第14-15页
        1.2.2 铁过载疾病危害第15页
        1.2.3 常见的治疗铁过载疾病的方案第15-16页
    1.3 小分子铁螯合剂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1.3.1 去铁胺(desferioxamine,DFO)第16页
        1.3.2 去铁酮(deferiprone,DFP)第16页
        1.3.3 地拉罗司(deferasiox,ICL670)第16-17页
        1.3.4 其他铁螯合剂第17-18页
    1.4 生物大分子材料-铁螯合剂的研究进展第18-21页
        1.4.1 常见的生物大分子材料第18-20页
        1.4.2 生物大分子材料-DFO铁螯合剂第20页
        1.4.3 生物大分子材料-DFP衍生物类铁螯合剂第20-21页
    1.5 课题设计思路及研究意义第21-25页
第2章 聚合物mPEG-P(Asp-CP)的制备第25-43页
    2.1 原料、试剂与仪器第26-27页
        2.1.1 原料与试剂第26-27页
        2.1.2 仪器第27页
    2.2 3-苄氧基-2-甲基-4-吡喃酮的制备与表征第27-30页
        2.2.1 3-苄氧基-2-甲基-4-吡喃酮的制备第27-28页
        2.2.2 3-苄氧基-2-甲基-4-吡喃酮的表征第28-30页
        2.2.3 结果与讨论第30页
    2.3 3-苄氧基-1-(3’-羟丙基)-2-甲基-4-吡啶酮的制备与表征第30-34页
        2.3.1 3-苄氧基-1-(3’-羟丙基)-2-甲基-4-吡啶酮的制备第30-31页
        2.3.2 3-苄氧基-1-(3’-羟丙基)-2-甲基-4-吡啶酮的表征第31-33页
        2.3.3 结果与讨论第33-34页
    2.4 L-天冬氨酸-N-羧酸酐的制备与表征第34-37页
        2.4.1 L-天冬氨酸-N-羧酸酐的制备第34页
        2.4.2 L-天冬氨酸-N-羧酸酐的表征第34-36页
        2.4.3 结果与讨论第36-37页
    2.5 单甲醚聚乙二醇-聚天冬氨酸苄酯的制备与表征第37-38页
        2.5.1 单甲醚聚乙二醇-聚天冬氨酸苄酯的制备第37页
        2.5.2 单甲醚聚乙二醇-聚天冬氨酸苄酯的表征第37-38页
        2.5.3 结果与讨论第38页
    2.6 单甲醚聚乙二醇-聚天冬氨酸的制备与表征第38-39页
        2.6.1 单甲醚聚乙二醇-聚天冬氨酸的制备第38页
        2.6.2 单甲醚聚乙二醇-聚天冬氨酸的表征第38-39页
        2.6.3 结果与讨论第39页
    2.7 聚合物mPEG-P(Asp-CP)的制备与表征第39-43页
        2.7.1 mPEG-P(Asp-CP)的制备第39-40页
        2.7.2 mPEG-P(Asp-CP)的表征第40页
        2.7.3 结果与讨论第40-43页
第3章 聚合物mPEG-P(Glu-CP)的制备第43-61页
    3.1 原料、试剂与仪器第44页
        3.1.1 原料与试剂第44页
        3.1.2 仪器第44页
    3.2 1-(2-氨乙基)-3-苄氧基-2-甲基-4-吡啶酮的制备与表征第44-48页
        3.2.1 1-(2-氨乙基)-3-苄氧基-2-甲基-4-吡啶酮的制备第44-45页
        3.2.2 1 -(2-氨乙基)-3-苄氧基-2-甲基-4-吡啶酮的表征第45-47页
        3.2.3 结果与讨论第47-48页
    3.3 1 -(2-氨乙基)-3-(羟基)-2-甲基-4-吡啶酮的制备与表征第48-50页
        3.3.1 1 -(2-氨乙基)-3-(羟基)-2-甲基-4-吡啶酮的制备第48页
        3.3.2 1 -(2-氨乙基)-3-(羟基)-2-甲基-4-吡啶酮的表征第48-50页
        3.3.3 结果与讨论第50页
    3.4 L-谷氨酸-N-羧酸酐的制备与表征第50-54页
        3.4.1 L-谷氨酸-N-羧酸酐的制备第50-51页
        3.4.2 L-谷氨酸-N-羧酸酐的表征第51-53页
        3.4.3 结果与讨论第53-54页
    3.5 单甲醚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的制备与表征第54-55页
        3.5.1 单甲醚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的制备第54页
        3.5.2 单甲醚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的表征第54-55页
        3.5.3 结果与讨论第55页
    3.6 单甲醚聚乙二醇-聚谷氨酸的制备与表征第55-57页
        3.6.1 单甲醚聚乙二醇-聚谷氨酸的制备第55-56页
        3.6.2 单甲醚聚乙二醇-聚谷氨酸的表征第56页
        3.6.3 结果与讨论第56-57页
    3.7 聚合物mPEG-P(Glu-CP)的制备与表征第57-61页
        3.7.1 mPEG-P(Glu-CP)的制备第57页
        3.7.2 mPEG-P(Glu-CP)的表征第57-58页
        3.7.3 结果与讨论第58-61页
第4章 mPEG-P(Glu-CP)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第61-71页
    4.1 实验原料、试剂与仪器第61-62页
        4.1.1 原料与试剂第61页
        4.1.2 仪器第61-62页
    4.2 mPEG-P(Glu-CP)与mPEG-P(Glu-CP)-Fe~(3+)聚合物胶束的制备第62页
        4.2.1 溶液配制第62页
        4.2.2 mPEG-P(Glu-CP)聚合物胶束的制备第62页
        4.2.3 mPEG-P(Glu-CP)-Fe~(3+)聚合物胶束的制备第62页
    4.3 mPEG-P(Glu-CP)与mPEG-P(Glu-CP)-Fe~(3+)聚合物胶束性质研究第62-65页
        4.3.1 两种聚合物胶束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测试第62-63页
        4.3.2 两种聚合物胶束粒径及Zeta电位测试第63-65页
    4.4 CP-NH_2与mPEG-P(Glu-CP)聚合物胶束体外螯合铁比例的测定第65-71页
        4.4.1 CP-NH_2体外螯合铁测定第65-67页
        4.4.2 mPEG-P(Glu-CP)聚合物胶束体外螯合铁测定第67-71页
第5章 DFP与mPEG-P(Glu-CP)聚合物胶束细胞毒性及细胞内螯合铁比的测定第71-81页
    5.1 实验原料、试剂与仪器第71-72页
        5.1.1 原料与试剂第71页
        5.1.2 仪器第71-72页
    5.2 HUVECs毒性实验第72-75页
        5.2.1 实验条件第72页
        5.2.2 实验操作第72-73页
        5.2.3 结果与讨论第73-75页
    5.3 3T3细胞毒性实验第75-77页
        5.3.1 实验条件第75页
        5.3.2 实验操作第75页
        5.3.3 结果与讨论第75-77页
    5.4 DFP与mPEG-P(Glu-CP)聚合物胶束细胞内螯合铁效率的测定第77-81页
        5.4.1 实验原理第77页
        5.4.2 实验条件第77-78页
        5.4.3 实验操作第78页
        5.4.4 结果与讨论第78-81页
第6章 mPEG-P(Glu-CP-FITC)与mPEG-P(Glu-CP-FITC)-Fe~(3+)聚合物胶束对FITC荧光的影响第81-85页
    6.1 原料、试剂与仪器第81-82页
        6.1.1 原料与试剂第81页
        6.1.2 仪器第81-82页
    6.2 mPEG-P(Glu-CP-FITC)聚合物的制备与表征第82-83页
        6.2.1 mPEG-P(Glu-CP-FITC)聚合物的制备第82页
        6.2.2 mPEG-P(Glu-CP-FITC)聚合物的表征第82-83页
        6.2.3 结果与讨论第83页
    6.3 mPEG-P(Glu-CP-FITC)与mPEG-P(Glu-CP-FITC)-Fe~(3+)对FITC荧光的影响第83-85页
        6.3.1 实验条件第83页
        6.3.2 实验操作第83-84页
        6.3.3 结果与讨论第84-85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85-87页
    7.1 主要结论第85-86页
    7.2 展望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5页
发表论文、专利及科研情况说明第95-97页
致谢第97-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乙醇一步法制备乙酸乙酯在铜合金上催化过程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下一篇:新型高密度燃料理化性能及材料相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