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本科高校大类招生背景下的专业分流制度研究--兼与美国四所高校专业分流制度的比较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一、绪论 | 第10-16页 |
| (一) 研究缘起与意义 | 第10-11页 |
| 1.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 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二)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 1. 本科高校大类招生的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 2. 对本科高校大类招生背景下的专业分流研究 | 第13-14页 |
|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 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2.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 二、专业分流制度的理论探讨 | 第16-24页 |
| (一)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6-21页 |
| 1. 大类招生 | 第16-17页 |
| 2. 专业分流 | 第17-18页 |
| 3. 人才培养制度 | 第18-19页 |
| 4. 专业分流制度 | 第19-21页 |
| (二) 本科高校专业分流制度的理论依据 | 第21-24页 |
| 1. 社会分工理论 | 第21-22页 |
| 2. 个体差异理论 | 第22-24页 |
| 三、美国高校专业分流制度的特征及启示 | 第24-32页 |
| (一) 美国高校专业分流制度的特征 | 第24-29页 |
| 1. 分流时间的灵活性 | 第24-26页 |
| 2. 分流对象的自主性 | 第26-27页 |
| 3. 分流主体的多元性 | 第27页 |
| 4. 分流依据的兼顾性 | 第27-28页 |
| 5. 分流程序的简捷性 | 第28-29页 |
| (二) 美国高校专业分流制度的启示 | 第29-32页 |
| 1. 尊重学生意愿 | 第29-30页 |
| 2. 强调灵活开放 | 第30-31页 |
| 3. 给予充分指导 | 第31-32页 |
| 四、本科高校大类招生背景下专业分流制度分析 | 第32-42页 |
| (一) 我国现行高校专业分流制度文本分析 | 第32-38页 |
| 1. 文本对象的选择 | 第32-33页 |
| 2. 分析框架的构建 | 第33页 |
| 3. 文本结构的透视 | 第33-34页 |
| 4. 文本内容的解读 | 第34-38页 |
| (二) 我国高校专业分流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8-42页 |
| 1. 分流对象范围过窄 | 第39页 |
| 2. 分流依据有失偏颇 | 第39-40页 |
| 3. 分流程序考虑不周 | 第40-41页 |
| 4. 分流时间不够灵活 | 第41-42页 |
| 五、完善我国本科高校专业分流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 第42-46页 |
| (一) 扩大分流对象 | 第42-43页 |
| (二) 完善分流依据 | 第43页 |
| (三) 优化分流程序 | 第43-44页 |
| (四) 灵活分流时间 | 第44-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