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案外人异议之诉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2页
一、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 204 条之分析第12-20页
 (一) 《民事诉讼法》第 204 条规定之诉:我国的案外人异议之诉?第12-16页
  1.两种观点的分歧第12-14页
  2.本文的观点第14-16页
 (二) 《民事诉讼法》第 204 条规定之诉与审判监督程序的关系第16-20页
  1.第204 条中审判监督程序的立法价值第16-17页
  2.审判监督程序与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区别第17-18页
  3.两种程序并行的意义第18-20页
二、 我国案外人异议之诉的性质第20-28页
 (一) 关于异议之诉性质的各种学说第20-23页
  1.形成之诉说第20-21页
  2.确认之诉说第21页
  3.给付之诉说第21-22页
  4.救济之诉说第22页
  5.命令之诉说第22页
  6.新形成之诉说第22-23页
 (二) 我国案外人异议之诉的性质第23-28页
  1.国内学者关于该问题的争议第23-24页
  2.我国案外人异议之诉性质的界定第24-28页
三、 两大法系案外人异议之诉制度的比较第28-38页
 (一) 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第28-32页
  1.德国的案外人异议之诉第28-29页
  2.日本的案外人异议之诉第29-30页
  3.法国的案外人异议之诉第30-31页
  4.我国台湾地区的案外人异议之诉第31-32页
 (二) 英美法系国家第32-34页
  1.美国相关制度的规定第32-33页
  2.英国相关制度的规定第33-34页
 (三) 两大法系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异同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34-38页
  1.共同性第34页
  2.差异性第34-36页
  3.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36-38页
四、 我国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制度性分析第38-48页
 (一) 案外人异议之诉的适用范围第38-39页
 (二) 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异议事由第39-42页
  1.抵押权第41页
  2.租赁权第41页
  3.债权第41-42页
 (三) 案外人异议之诉的程序设置第42-46页
  1.案外人异议之诉的主体第42页
  2.案外人异议之诉的管辖第42-43页
  3.案外人异议之诉的期间第43-44页
  4.法院异议审查程序的前置第44-46页
 (四) 案外人异议之诉的法律效果第46-48页
  1.提起案外人异议之诉的法律效果第46-47页
  2.案外人异议之诉判决的法律效果第47-48页
结语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民事缺席判决制度的完善
下一篇:指向自我与他人的分配、程序公正信念对愤怒表达的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