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一、绪论 | 第7-15页 |
(一) 理论背景 | 第7-11页 |
(二) 研究基本内容 | 第11-13页 |
1. 选择昆明 | 第11-12页 |
2. 研究脉络 | 第12-13页 |
(三)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 文献研究法 | 第13-14页 |
2. 实地调查法 | 第14页 |
(五) 论文框架图 | 第14-15页 |
二、传播意义的再阐释 | 第15-25页 |
(一) 传播意涵的梳理与澄清 | 第15-18页 |
(二) 城市:作为媒介的传播学考察 | 第18-24页 |
1. 作为媒介的城市 | 第18-21页 |
2. 作为媒介的城市街道 | 第21-24页 |
(三) 小结 | 第24-25页 |
三、昆明城市空间分析 | 第25-58页 |
(一) 昆明城市空间的演变历程 | 第25-29页 |
1. 古代时期城市空间变迁(建城—1840年) | 第25-26页 |
2. 近代时期城市格局的演变与扩张(1840年—1949年) | 第26-27页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空间结构变化(1949年-今) | 第27-29页 |
(二) 昆明意象 | 第29-31页 |
(三) 昆明老街:作为城市代际传播的媒介 | 第31-42页 |
1. 昆明老街的前世今生 | 第31-37页 |
2. 历史街区本质的廓清 | 第37-39页 |
3. 历史街区的空间开发与意义“转场” | 第39-42页 |
(四) “品”字三坊:昆明地标的文化传播功能 | 第42-50页 |
1. 牌坊的历史沿革 | 第43-44页 |
2. 品字三坊概说 | 第44-46页 |
3. 作为媒介的牌坊 | 第46-50页 |
(五) 翠湖:历史文化符号与怀旧消费 | 第50-57页 |
1. 历史文化核心圈 | 第50-55页 |
2. 历史文化符号:创造消费需求的媒介 | 第55-57页 |
(六) 小结 | 第57-58页 |
四、结语:可对话的城市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