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第7-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引用水的消毒方式及其产生的副产物 | 第14-17页 |
1.2.1 氯消毒法 | 第15页 |
1.2.2 氯胺消毒法 | 第15-16页 |
1.2.3 二氧化氯消毒法 | 第16页 |
1.2.4 臭氧消毒法 | 第16-17页 |
1.2.5 紫外线消毒法 | 第17页 |
1.3 DON的来源 | 第17-19页 |
1.4 DON的组成及危害 | 第19-22页 |
1.4.1 DON的组成 | 第19-20页 |
1.4.2 DON的危害 | 第20-22页 |
1.4.2.1 HANs种类及其毒性 | 第21页 |
1.4.2.2 亚硝胺种类及其毒性 | 第21-22页 |
1.4.2.3 HNMs种类及其毒性 | 第22页 |
1.5 传统水处理工艺对DON的去除现状 | 第22-25页 |
1.5.1 常规处理工艺 | 第22-23页 |
1.5.2 强化混凝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 | 第23-24页 |
1.5.3 氧化吸附法 | 第24-25页 |
1.5.4 膜技术 | 第25页 |
1.6 DON的测定方法 | 第25-27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7-28页 |
1.7.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页 |
1.7.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8-3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8-32页 |
2.1.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8-29页 |
2.1.2 改性麦草吸附剂 | 第29-30页 |
2.1.3 几种传统常规吸附剂 | 第30-31页 |
2.1.4 DON模拟水样 | 第31-3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2.2.1 不同种类吸附剂的DON吸附效果对比 | 第32页 |
2.2.2 改性麦草对DON的静态吸附实验 | 第32-33页 |
2.2.3 DON的吸附等温线实验 | 第33页 |
2.2.4 DON的吸附动力学实验 | 第33页 |
2.2.5 红外光谱的测定 | 第33页 |
2.3 计算方法 | 第33-36页 |
2.3.1 吸附率的计算方法 | 第33-34页 |
2.3.2 DON吸附量的计算 | 第34-36页 |
第三章 不同的吸附剂对DON模拟水样的去除效果 | 第36-40页 |
3.1 对比不同吸附剂对链状DON1模拟水样的去除效果 | 第36-37页 |
3.2 对比不同吸附剂对环状DON2模拟水样的去除效果 | 第37-38页 |
3.3 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改性麦草吸附剂对链状DON1模拟水样的静态吸附研究 | 第40-50页 |
4.1 吸附时间及水样初始pH对链状DON1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0-42页 |
4.1.1 吸附时间对链状DON1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4.1.2 水样初始pH对链状DON1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4.2 改性麦草吸附剂对链状DON1模拟水样的吸附机理探索 | 第42-48页 |
4.2.1 吸附等温线研究 | 第42-45页 |
4.2.2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45-48页 |
4.3 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改性麦草吸附剂对环状DON2模拟水样的静态吸附研究 | 第50-58页 |
5.1 吸附时间及水样初始pH对环状DON2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50-51页 |
5.1.1 吸附时间对环状DON2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50页 |
5.1.2 水样初始pH对环状DON2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50-51页 |
5.2 改性麦草吸附剂对环状DON2模拟水样的吸附机理探索 | 第51-56页 |
5.2.1 吸附等温线研究 | 第51-53页 |
5.2.2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53-56页 |
5.3 小结 | 第56-58页 |
第六章 改性麦草吸附剂对DON模拟水样的吸附机理分析 | 第58-64页 |
6.1 改性麦草吸附剂吸附DON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8-60页 |
6.1.1 改性麦草吸附剂吸附链状DON1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8-59页 |
6.1.2 改性麦草吸附剂吸附环状DON2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9-60页 |
6.2 吸附机理分析 | 第60-64页 |
第七章 结论和总结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78-7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