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粗苯加氢装置扩能改造与系统优化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1 焦化粗苯的组成及来源 | 第9-11页 |
1.1.2 粗苯及其产品的用途 | 第11-12页 |
1.2 粗苯精制工艺 | 第12-21页 |
1.2.1 国内外粗苯精制工艺现状 | 第12-13页 |
1.2.2 Litol法 | 第13-14页 |
1.2.3 Axens法 | 第14-15页 |
1.2.4 K.K法 | 第15-18页 |
1.2.5 国产化低温加氢法 | 第18-21页 |
1.3 粗苯加氢工艺对比 | 第21-23页 |
1.3.1 高温加氢法和低温加氢法对比 | 第21-22页 |
1.3.2 液相加氢和气相加氢对比 | 第22页 |
1.3.3 粗苯加氢四种工艺方法对比 | 第22-23页 |
1.4 加氢油精制工艺对比 | 第23-25页 |
1.5 粗苯催化加氢的反应原理 | 第25-26页 |
1.6 小结 | 第26-27页 |
1.7 选题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1.7.1 选题的意义 | 第27页 |
1.7.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2章 苯加氢装置工艺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9-39页 |
2.1 工艺现状 | 第29-34页 |
2.1.1 原料预处理单元 | 第31页 |
2.1.2 催化加氢单元 | 第31-32页 |
2.1.3 预蒸馏单元 | 第32页 |
2.1.4 萃取蒸馏单元 | 第32-33页 |
2.1.5 二甲苯蒸馏单元 | 第33页 |
2.1.6 国产化工艺流程特点 | 第33-34页 |
2.2 装置存在问题 | 第34-37页 |
2.2.1 装置处理能力低 | 第34-35页 |
2.2.2 副产品附加值低 | 第35-36页 |
2.2.3 原料气供应不稳定影响装置处理量 | 第36页 |
2.2.4 进口催化剂更换费用高 | 第36-3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3章 工艺改造路线的选择 | 第39-61页 |
3.1 原料预处理系统常减压工艺 | 第39-46页 |
3.1.1 原料预处理系统技改前运行情况 | 第39页 |
3.1.2 改造后工艺流程简介 | 第39-42页 |
3.1.3 原料预处理精馏塔改造 | 第42-46页 |
3.2 辅助单元制氢系统工艺优化 | 第46-49页 |
3.2.1 制氢系统工作原理 | 第46页 |
3.2.2 吸附剂 | 第46页 |
3.2.3 吸附流程 | 第46-47页 |
3.2.4 制氢系统优化 | 第47-48页 |
3.2.5 焦炉煤气制氢系统 | 第48-49页 |
3.3 废气利用产过热蒸汽 | 第49页 |
3.4 国产催化剂 | 第49-54页 |
3.4.1 催化剂主要物化性质 | 第50页 |
3.4.2 催化剂化学组成 | 第50-51页 |
3.4.3 催化剂性能指标 | 第51页 |
3.4.4 催化剂的寿命 | 第51页 |
3.4.5 催化剂装填 | 第51-53页 |
3.4.6 催化剂硫化 | 第53页 |
3.4.7 催化剂再生 | 第53-54页 |
3.5 操作参数优化 | 第54-58页 |
3.5.1 原料脱重预加工部分操作参数优化 | 第54-56页 |
3.5.2 加氢工艺单元操作参数优化 | 第56-5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第4章 改造后运行状况分析 | 第61-75页 |
4.1 装置处理量 | 第61-62页 |
4.2 原料均质进料 | 第62-64页 |
4.2.1 原料质量 | 第62-63页 |
4.2.2 原料均质进料效果 | 第63-64页 |
4.3 系统运行参数 | 第64-68页 |
4.3.1 减压塔运行参数 | 第64页 |
4.3.2 常压塔运行参数 | 第64-65页 |
4.3.3 加氢系统运行参数 | 第65-66页 |
4.3.4 稳定塔运行参数 | 第66页 |
4.3.5 预分馏塔运行参数 | 第66页 |
4.3.6 萃取塔运行参数 | 第66-67页 |
4.3.7 溶剂回收塔运行参数 | 第67页 |
4.3.8 苯塔运行参数 | 第67-68页 |
4.3.9 二甲苯塔运行参数 | 第68页 |
4.4 产品质量 | 第68-70页 |
4.4.1 苯质量 | 第68-69页 |
4.4.2 甲苯质量 | 第69页 |
4.4.3 二甲苯质量 | 第69-70页 |
4.4.4 副产品质量 | 第70页 |
4.5 蒸汽消耗量 | 第70-71页 |
4.6 催化剂实际使用效果 | 第71-7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5章 结论和建议 | 第75-77页 |
5.1 结论 | 第75页 |
5.2 建议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A | 第81-8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3-85页 |
发表论文:暂无 | 第83页 |
参与的科研项目:暂无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