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创新点 | 第14页 |
1.5 论文框架 | 第14-16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2章 垫资承包基础设施项目风险分析的概念界定及相关内容 | 第17-26页 |
2.1 基础设施 | 第17-18页 |
2.2 垫资承包 | 第18-22页 |
2.2.1 垫资承包概述 | 第18-19页 |
2.2.2 垫资承包的特点 | 第19-20页 |
2.2.3 垫资承包的方式 | 第20-21页 |
2.2.4 垫资承包与BT承包模式的区别 | 第21-22页 |
2.3 风险及风险分析 | 第22-25页 |
2.3.1 风险的相关概念 | 第22-23页 |
2.3.2 风险分析与管理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建筑企业垫资承包基础设施项目的风险分析 | 第26-34页 |
3.1 建筑企业及基础设施项目的现状分析 | 第26-28页 |
3.1.1 建筑企业的现状分析 | 第26-27页 |
3.1.2 基础设施项目的现状分析 | 第27-28页 |
3.2 建筑企业垫资承包基础设施项目的风险类别分析 | 第28-31页 |
3.2.1 资金风险 | 第28-29页 |
3.2.2 社会稳定风险 | 第29-30页 |
3.2.3 工程质量风险 | 第30页 |
3.2.4 工期延误风险 | 第30页 |
3.2.5 企业纠纷风险 | 第30-31页 |
3.3 建筑企业垫资承包基础设施项目风险的原因分析 | 第31-33页 |
3.3.1 承包方盲目垫资 | 第31页 |
3.3.2 忽视工程项目合同条款 | 第31页 |
3.3.3 业主拖欠工程款 | 第31-32页 |
3.3.4 政府监管不严 | 第32页 |
3.3.5 法律法规的缺失 | 第32页 |
3.3.6 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 第32-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案例分析 | 第34-40页 |
4.1 XX工程项目简介 | 第34页 |
4.2 垫资形式 | 第34页 |
4.3 垫资承包保障措施 | 第34-39页 |
4.3.1 工程款支付保证措施 | 第34-35页 |
4.3.2 发包方的支付保函 | 第35页 |
4.3.3 施工单位的保证措施 | 第35-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建筑企业垫资承包基础设施项目风险的应对策略 | 第40-44页 |
5.1 控制建筑企业垫资比例 | 第40页 |
5.2 重视施工合同的管理及执行 | 第40-41页 |
5.3 提高业主的支付担保额度 | 第41-42页 |
5.4 垫资项目转变为融资项目 | 第42-43页 |
5.5 加强政府监管 | 第43页 |
5.6 完善法律法规 | 第43页 |
5.7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 第43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6.1 结论 | 第44页 |
6.2 展望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