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第5-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1.1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1.1 芥子油苷结构和分类 | 第11页 |
1.1.2 芥子油苷的生物学意义 | 第11-13页 |
1.1.3 芥子油苷和人类的关系 | 第13页 |
1.1.4 芥子油苷合成代谢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3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9-21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19页 |
2.1.2 菌株和质粒 | 第19页 |
2.1.3 分子生物学及生化试剂 | 第19页 |
2.1.4 培养基 | 第19-21页 |
2.1.5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34页 |
2.2.1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1-22页 |
2.2.2 FMO_(GS-OX6)因克隆 | 第22-24页 |
2.2.3 35S::FMO_(GS-OX6)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4-25页 |
2.2.4 35S::FMO_(GS-OX6)对拟南芥的遗传转化 | 第25-27页 |
2.2.5 35S::FMO_(GS-OX6)转基因植株分子鉴定 | 第27-28页 |
2.2.6 fmo_(GS-OX6)突变体基因型鉴定 | 第28页 |
2.2.7 芥子油苷的提取和检测 | 第28-29页 |
2.2.8 FMO_(GS-OX6)基因启动子克隆 | 第29-30页 |
2.2.9 PFMO_(GS-OX6)::GUS植物组织定位载体的构建 | 第30-32页 |
2.2.10 PFMO_(GS-OX6)::GUS对拟南芥的遗传转化 | 第32页 |
2.2.11 PFMO_(GS-OX6)::GUS转基因植株的筛选 | 第32页 |
2.2.12 PFMO_(GS-OX6)::GUS转基因植株GUS染色 | 第32-3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53页 |
3.1 FMO_(GS-OX6)基因生物信息学资料分析 | 第34-35页 |
3.2 FMO_(GS-OX6)基因克隆 | 第35-36页 |
3.3 35S::FM_(GS-OX6)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6-39页 |
3.3.1 User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原理与优势 | 第36-38页 |
3.3.2 35S::FMO_(GS-OX6)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8-39页 |
3.4 35S::FMO_(GS-OX6)对拟南芥的遗传转化 | 第39-42页 |
3.5 fmo_(GS-OX6)突变体基因型鉴定 | 第42-43页 |
3.5.1 纯合突变体的鉴定原理 | 第42-43页 |
3.5.2 fmO_(GS-OX6)纯合突变体基因型鉴定 | 第43页 |
3.6 35S::FMO_(GS-OX6)转基因植株芥子油苷和表型分析 | 第43-47页 |
3.7 FMO_(GS-OX6)基因启动子克隆 | 第47-48页 |
3.8 PFMO_(GS-OX6)::GUS植物组织定位载体的构建 | 第48-49页 |
3.9 PFMO_(GS-OX6)::GUS对拟南芥的遗传转化 | 第49-50页 |
3.10 PFMO_(GS-OX6)::GUS转基因植株的筛选 | 第50-51页 |
3.11 PFMO_(GS-OX6)::GUS转基因植株GUS染色分析 | 第51-53页 |
4 讨论 | 第53-55页 |
4.1 FMO_(GS-OX6)基因功能鉴定 | 第53页 |
4.2 FMO_(GS-OX6)基因的表达模式 | 第53-54页 |
4.3 后续研究计划 | 第54-55页 |
5 结论 | 第55-56页 |
5.1 FMO_(GS-OX6)对脂肪族芥子油苷侧链具有氧化修饰作用 | 第55页 |
5.2 FMO_(GS-OX6)基因表达模式建立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