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理学论文--实验药理学论文

羟基酪醇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第12-15页
ABSTRACT第15-17页
符号说明第18-19页
第一章 前言第19-29页
    1. 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第19-23页
        1.1 血管新生第19页
        1.2 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第19-20页
        1.3 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机制第20-21页
        1.4 手术治疗方案第21页
        1.5 药物治疗方案第21-23页
    2. 羟基酪醇第23-27页
        2.1 羟基酪醇的来源及其理化性质第23-24页
        2.2 羟基酪醇的提取与合成第24-25页
        2.3 羟基酪醇的生物活性第25-27页
        2.4 羟基酪醇与外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第27页
    3. 课题内容及重要意义第27-29页
第二章 羟基酪醇对内皮细胞的作用第29-47页
    1. 实验材料第29-33页
        1.1 实验细胞第29页
        1.2 实验试剂第29-30页
        1.3 主要仪器设备第30-31页
        1.4 常用溶液配制方法第31-33页
    2. 实验方法第33-38页
        2.1 EA.hy926细胞的培养第33页
        2.2 CCK-8法测定羟基酪醇对EA.hy926细胞增殖的影响第33-34页
        2.3 细胞划痕法测定羟基酪醇对EA.hy926细胞迁移的影响第34页
        2.4 Matrigel法测定羟基酪醇对EA.hy926细胞管腔形成的影响第34-35页
        2.5 Western Blot法测定羟基酪醇对VEGF及VEGFR-2蛋白表达的影响第35-37页
        2.6 统计学处理第37-38页
    3. 实验结果第38-44页
        3.1 EA.hy926细胞的生长形态第38页
        3.2 羟基酪醇对EA.hy926细胞增殖的影响第38-39页
        3.3 羟基酪醇对EA.hy926细胞迁移的影响第39-41页
        3.4 羟基酪醇对EA.hy926细胞管腔形成的影响第41-42页
        3.5 羟基酪醇对VEGF及VEGFR-2蛋白表达的影响第42-44页
    4. 实验讨论第44-46页
        4.1 CCK-8实验第44-45页
        4.2 细胞划痕实验第45页
        4.3 Matrigel管腔形成实验第45页
        4.4 Western Blot实验第45-46页
    5. 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羟基酪醇对CAM模型的作用第47-56页
    1. 实验材料第47-48页
        1.1 实验种蛋第47页
        1.2 实验试剂第47-48页
        1.3 主要仪器设备第48页
    2. 实验方法第48-51页
        2.1 供试液的配制第48页
        2.2 CAM模型的建立第48-49页
        2.3 分组给药第49-50页
        2.4 观察结果第50页
        2.5 统计学处理第50-51页
    3. 实验结果第51-53页
        3.1 等级评定结果第51页
        3.2 血管面积结果第51-53页
    4. 实验讨论第53-55页
        4.1 CAM模型第53-54页
        4.2 bFGF第54页
        4.3 氢化可的松第54-55页
        4.4 明胶海绵第55页
    5. 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羟基酪醇对OIR模型的治疗作用第56-79页
    1. 实验材料第56-58页
        1.1 实验动物第56-57页
        1.2 实验试剂第57页
        1.3 主要仪器设备第57-58页
    2. 实验方法第58-65页
        2.1 OIR模型的建立第58页
        2.2 实验动物分组第58页
        2.3 给药方法第58-59页
        2.4 记录新生鼠生长状态第59页
        2.5 视网膜铺片第59页
        2.6 HE染色第59-60页
        2.7 免疫组化第60-61页
        2.8 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VEGFA、VEGFR2及HIF-1α蛋白的表达第61-63页
        2.9 RT-PCR法检测视网膜VEGFA、VEGFR2及HIF-1α基因的表达第63-65页
    3. 实验结果第65-75页
        3.1 新生小鼠生长发育及体重变化第65-66页
        3.2 视网膜铺片第66-68页
        3.3 HE染色第68-69页
        3.4 免疫组化第69-71页
        3.5 VEGFA、VEGFR-2及HIF-1α蛋白表达情况第71-73页
        3.6 VEGFA、VEGFR-2及HIF-1α mRNA表达情况第73-75页
    4. 实验讨论第75-78页
        4.1 OIR模型第75-76页
        4.2 视网膜结构第76-77页
        4.3 VEGFA、VEGFR-2与HIF-1α第77-78页
    5. 小结第78-79页
总结与展望第79-81页
    1. 全文总结第79-80页
    2. 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7页
致谢第87-88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吲哚-3-乙酸类Bcl-2蛋白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初步活性评价
下一篇:海肾萤光素酶生物发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