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难点研究--以高中数学必修1为例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3 研究问题及意义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4-17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第17页 |
2.2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 第17-18页 |
2.3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 第18-19页 |
2.4 高中生认知心理特点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数学教学难点的确定 | 第21-29页 |
3.1 数学教学难点的内涵及特点 | 第21-22页 |
3.1.1 数学教学难点的内涵 | 第21页 |
3.1.2 数学教学难点的特点 | 第21-22页 |
3.2 数学教学难点的成因 | 第22-25页 |
3.2.1 从学生方面分析 | 第22-24页 |
3.2.2 从教材方面分析 | 第24-25页 |
3.2.3 从教师方面分析 | 第25页 |
3.3 数学教学难点确定的途径 | 第25-29页 |
3.3.1 材料分析法 | 第25-26页 |
3.3.2 学情分析法 | 第26页 |
3.3.3 经验总结法 | 第26-29页 |
第四章 数学教学难点的处理 | 第29-41页 |
4.1 数学教学难点处理的原则 | 第29-30页 |
4.1.1 主体性原则 | 第29页 |
4.1.2 过程性原则 | 第29-30页 |
4.1.3 适度性原则 | 第30页 |
4.2 数学教学难点处理的策略 | 第30-41页 |
4.2.1 突破由学生认知水平引起难点的策略 | 第30-39页 |
4.2.2 突破由内容呈现方式引起难点的策略 | 第39-40页 |
4.2.3 突破由教师认识水平引起难点的策略 | 第40-41页 |
第五章 高中数学教学难点的调查研究:学生的视角 | 第41-47页 |
5.1 调查目的与对象 | 第41页 |
5.2 问卷设计与调查实施 | 第41-43页 |
5.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第43-47页 |
第六章 高中数学教学难点的调查研究:教师的视角 | 第47-53页 |
6.1 调查目的与对象 | 第47页 |
6.2 问卷设计与调查实施 | 第47-48页 |
6.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第48-53页 |
第七章 高中数学教学难点处理的实验研究 | 第53-71页 |
7.1 实验目的与对象 | 第53页 |
7.2 实验的基本过程 | 第53-64页 |
7.2.1 确定实验课题 | 第54页 |
7.2.2 确定教学难点 | 第54-58页 |
7.2.3 寻找突破策略 | 第58-59页 |
7.2.4 实验教学设计 | 第59-64页 |
7.3 典型教学案例分析 | 第64-66页 |
7.4 教学实验效果评价 | 第66-68页 |
7.5 实验总结与建议 | 第68-71页 |
第八章 不足与展望 | 第71-73页 |
8.1 不足 | 第71页 |
8.2 展望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个人简历 | 第85-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