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浅基础概论 | 第8-9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有关浅基础沉降问题的研究 | 第10-14页 |
·浅基础沉降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浅基础沉降的现有计算 | 第12-14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4-15页 |
2 地震动荷载对浅基础的作用 | 第15-25页 |
·底部剪力法概述 | 第15-17页 |
·地震动对浅基础作用的受力分析 | 第17-19页 |
·底部剪力作用位置 | 第17页 |
·根据底部剪力法对基础的受力分析 | 第17-18页 |
·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结构荷载共同作用下浅基础的受力统一表示 | 第18页 |
·竖向结构荷载作用时浅基础受力的简化 | 第18-19页 |
·本文所采用的变形数值分析 | 第19-25页 |
·Mohr-Coulomb强度准则 | 第19-21页 |
·采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分析 | 第21-25页 |
3 黄土地区浅基础及灰土垫层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变形分析 | 第25-41页 |
·工程概况 | 第25页 |
·地基土体的工程性质 | 第25-27页 |
·灰土垫层的现场静载检测 | 第27-30页 |
·工程相关计算 | 第30-31页 |
·利用分层总合法计算黄土地区浅基础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沉降 | 第31-34页 |
·竖向结构荷载作用时的沉降 | 第31-33页 |
·竖向结构荷载和水平向地震荷载共同作用下黄土地区浅基础的沉降沉降 | 第33-34页 |
·采用规范法计算黄土地区浅基础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沉降 | 第34-38页 |
·规范沉降计算方法简介 | 第34-36页 |
·竖向结构荷载作用下黄土地区浅基础的沉降计算 | 第36-37页 |
·竖向结构荷载和水平向地震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沉降计算 | 第37-38页 |
·计算过程 | 第38-41页 |
·模型选择和网格划分及参数选取 | 第38-40页 |
·本文建模采用坐标轴 | 第40-41页 |
4 运用PLAXISY软件的变形分析计算结果 | 第41-67页 |
·灰土厚度为2m时模型变形计算结果 | 第41-53页 |
·竖向结构荷载作用下体厚度为2m时模型变形计算结果 | 第41-47页 |
·竖向结构荷载和水平向地震同时做用下模型的变形计算结果 | 第47-53页 |
·灰土厚度改为3m时模型得到的变形计算结果 | 第53-63页 |
·灰土厚度3m时竖向结构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计算结果 | 第53-58页 |
·灰土厚度3m时竖向结构荷载和水平向地震共同作用下模型的变形计算结果 | 第58-63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3-67页 |
·分层总合法和规范法沉降计算结果对比 | 第63页 |
·分层总和法和有限元法沉降计算结果对比 | 第63-65页 |
·竖向结构荷载同与竖向结构荷载和水平向地震荷载共同作用下黄土地区浅基础地基的计算结果对比 | 第65页 |
·灰土厚度在2m和在3m时沉降计算结果对比 | 第65-67页 |
5 结论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