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9-15页 |
| 一、研究意义 | 第9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三、研究结构 | 第11-12页 |
| 四、元代“和会朱陆”之历史背景 | 第12-15页 |
| 第一章 许衡和会朱陆思想之表现:弥合朱陆,以朱化陆 | 第15-21页 |
| 第一节 心、性、天一理贯之的心性论 | 第15-17页 |
| 一、理为本然之性 | 第15-16页 |
| 二、推极本心在穷理尽性 | 第16-17页 |
| 第二节 内外交相养、必以心为主的修养功夫论 | 第17-21页 |
| 第二章 吴澄和会朱陆思想之表现:兼采朱陆,终近乎朱 | 第21-29页 |
| 第一节 心与道一的心性论 | 第21-23页 |
| 一、心理即事理 | 第21-22页 |
| 二、我固有道、不待外求 | 第22-23页 |
| 第二节 太极在阴阳之中 | 第23-26页 |
| 第三节 功夫次第:先反之吾心、后求之五经 | 第26-29页 |
| 第三章 刘因和会朱陆思想之表现:朱体陆用,引陆证朱 | 第29-33页 |
| 第一节 天地之间、理一而已的理气论 | 第29-30页 |
| 第二节 心、理无间的心性论 | 第30-33页 |
| 一、心、理无间 | 第30-32页 |
| 二、性无不统,心无不宰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元代和会朱陆思想之同异 | 第33-37页 |
| 第一节 元代和会朱陆思想之相同点—走上和会朱陆的原因及目的 | 第33-34页 |
| 第二节 元代和会朱陆思想之不同点—思想渊源及对朱陆的取舍 | 第34-37页 |
| 结语 | 第37-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 致谢 | 第43-4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