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文

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安徽省为视角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2页
    1.1 选题背景第14-15页
    1.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1 理论意义第15页
        1.2.2 实践意义第15-16页
    1.3 研究现状述评第16-19页
        1.3.1 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第16-17页
        1.3.2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第17页
        1.3.3 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第17页
        1.3.4 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现状第17-18页
        1.3.5 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第18页
        1.3.6 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第18-19页
    1.4 研究思路第19页
    1.5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5.1 文献研究法第19-20页
        1.5.2 比较研究法第20页
        1.5.3 调查研究法第20页
        1.5.4 跨学科研究法第20页
    1.6 创新点第20-22页
        1.6.1 研究角度上的创新第20页
        1.6.2 研究内容上的创新第20-22页
第二章 新生代农民工的涵义和主要特征第22-29页
    2.1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涵义第22-23页
        2.1.1 农民工的定义第22页
        2.1.2 新生代农民工的涵义第22-23页
        2.1.3 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第23页
    2.2 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特征第23-29页
        2.2.1 受教育程度较高第23-24页
        2.2.2 市民化意愿强烈第24-25页
        2.2.3 注重自我发展第25-26页
        2.2.4 面临双重身份困境第26-27页
        2.2.5 婚恋问题突出第27-29页
第三章 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第29-34页
    3.1 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意义第29-30页
    3.2 对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意义第30-31页
        3.2.1 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素质第30页
        3.2.2 规范新生代农民工的言行举止第30-31页
    3.3 对社会发展的意义第31-34页
        3.3.1 经济意义第31-32页
        3.3.2 社会意义第32页
        3.3.3 政治意义第32页
        3.3.4 文化意义第32-34页
第四章 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现状第34-41页
    4.1 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的积极方面第34-37页
        4.1.1 敢于体验生活第34-35页
        4.1.2 渴望稳定生活第35-36页
        4.1.3 追求情感满足第36-37页
    4.2 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的消极方面第37-40页
        4.2.1 理想信念单薄第37-38页
        4.2.2 业余生活单调第38-39页
        4.2.3 法律法规意识欠缺第39-40页
    4.3 思想的积极方面是主流第40-41页
第五章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第41-47页
    5.1 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第41-43页
        5.1.1 认知上的困境第41页
        5.1.2 缺少明确的教育主体第41-42页
        5.1.3 缺少针对性的教育内容第42-43页
        5.1.4 缺少多样性的教育方法第43页
        5.1.5 缺少良好的教育环境第43页
    5.2 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原因第43-47页
        5.2.1 户籍制度的限制第43-45页
        5.2.2 制度保障缺失第45页
        5.2.3 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原因第45-47页
第六章 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第47-57页
    6.1 审视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现状第47-48页
        6.1.1 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程度第47页
        6.1.2 社会组织加大关注力度第47-48页
    6.2 明确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第48-50页
        6.2.1 明确企业的主体责任第48页
        6.2.2 明确社区街道的主体责任第48-49页
        6.2.3 明确政府职能部门的主体责任第49-50页
    6.3 制定有针对性的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第50-52页
        6.3.1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第50-51页
        6.3.2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第51页
        6.3.3 法律意识教育第51-52页
        6.3.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52页
    6.4 选取适合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第52-54页
        6.4.1 传统的说理引导法第52-53页
        6.4.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第53-54页
    6.5 营造良好的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第54-57页
        6.5.1 稳定的政治环境第54页
        6.5.2 积极的文化环境第54-55页
        6.5.3 和谐的家庭环境第55-57页
第七章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附录第61-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行政监察职能分析
下一篇:扬州市邗江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