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中国网络剧的青年亚文化解读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绪论第11-20页
    一、青年亚文化理论概况第11-14页
    二、网络剧与青年亚文化的关联第14-15页
    三、中国网络剧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四、研究意义第17-19页
    五、研究方法第19-20页
第一章 网络剧概述第20-31页
    一、网络剧概念界定第20-21页
    二、网络剧发展概况第21-26页
        (一) 网民独立制作时期(2000——2007)第22-23页
        (二) 社会行业介入时期(2008——至今)第23-26页
    三、网络剧特征第26-31页
        (一) 动态性与多元性第26-27页
        (二) 叛逆性与颠覆性第27-28页
        (三) 边缘性与独立性第28-31页
第二章 青年文化时尚的外显表达第31-44页
    一、创作倾向迎合青年人的时尚追求第31-35页
        (一) 个性化的表意象征第32-33页
        (二) 酷炫魅力的展示第33-35页
    二、影像故事吸引青年人的视听注意第35-39页
        (一) 碎片化展示第36-37页
        (二) 游戏化风格第37-39页
    三、现实传播引起青年人的情感共鸣第39-44页
        (一) 缝合梦想与现实之间的不平衡第39-41页
        (二) 重构社会热点与动态第41-44页
第三章 青年文化行为的时空呈现第44-57页
    一、话语实践为青年人的诉求发声第44-48页
        (一) 特色鲜明的话语建构第45-46页
        (二) 去中心化的话语冲击第46-48页
    二、互动参与提供青年人表演的舞台第48-52页
        (一) 人机交互第48-50页
        (二) 审美召唤第50-52页
    三、传播外延影响青年人的消费方式第52-57页
        (一) 形象消费第52-54页
        (二) 网络消费第54-57页
第四章 青年文化心理的社会博弈第57-70页
    一、交互碰撞—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抉择第57-61页
        (一) 肯定传统文化的作用第58-59页
        (二) 重新解读传统文化第59-61页
    二、交融合流—青年人对外来文化的态度第61-65页
        (一) 形式上的接受第62-63页
        (二) 内容上的借鉴第63-65页
    三、交锋抗争—青年人与主流文化的博弈第65-70页
        (一) 风格抵抗所导致的革新先锋第66-67页
        (二) 空间争夺所引发的文化接纳第67-70页
第五章 青年亚文化参照下网络剧的不足与建议第70-77页
    一、网络剧的不足之处第70-73页
        (一) 受众定位排除其他收视人群第70-71页
        (二) 网络水军影响作品声誉第71-72页
        (三) 故事内容出现“三俗化”现象第72-73页
    二、网络剧的发展建议第73-77页
        (一) 类型化道路第73-74页
        (二) 注重内容的优质建设第74-75页
        (三) 调和网络剧的文化悖论第75-77页
结语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附录 部分热播网络剧一览第83-85页
致谢第85-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6-88页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OOC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设计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U-MOOC为例
下一篇:基于Android系统的温室环境监控APP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