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1-17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任务 | 第13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7-30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7-18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8-30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8页 |
2.2.2 实验法 | 第18-21页 |
2.2.3 运动方案 | 第21-22页 |
2.2.4 实验方案 | 第22-26页 |
2.2.5 测试环境及其注意事项 | 第26-27页 |
2.2.6 技术路线 | 第27页 |
2.2.7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第27-29页 |
2.2.8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9-30页 |
3 研究结果 | 第30-65页 |
3.1 21种运动方式运动过程中身体九个部位三维加速度counts与能量消耗的变化 | 第30-34页 |
3.2 21种运动方式运动过程中身体形态学指标与能量消耗的相关性 | 第34-35页 |
3.3 21种运动方式运动过程中九个部位三维加速度counts与能量消耗EC、METs、HR的相关性 | 第35-47页 |
3.4 21种运动方式运动过程中九个部位加速度counts及能量消耗EC、METs的性别特征 | 第47-57页 |
3.4.1 21种运动方式运动过程中九个部位的counts值及能量消耗EC、METs的性别特征 | 第47-55页 |
3.4.2 21种运动方式运动过程中counts、EC和METs的变化特征 | 第55-57页 |
3.5 基于三维加速度counts及其他相关指标构建运动过程中能量消耗的回归方程 | 第57-65页 |
3.5.1 构建回归方程的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57页 |
3.5.2 综合能量消耗模型的构建 | 第57-62页 |
3.5.3 综合能量消耗方程式的回带验证 | 第62-65页 |
4 分析与讨论 | 第65-70页 |
4.1 21种运动方式运动过程中身体九个部位三维加速度counts与能量消耗EC的变化 | 第65页 |
4.2 21种运动方式运动过程中身体形态学指标、九个部位三维加速度counts与能量消耗EC、METs、HR的相关性分析 | 第65-66页 |
4.2.1 21种运动方式运动过程中身体形态学指标与能量消耗的相关性分析 | 第65-66页 |
4.2.2 运动过程中九个部位三维加速度counts与能量消耗EC、METS、HR的相关性分析 | 第66页 |
4.3 21种运动方式九个部位加速度counts与能量消耗EC、METs的变化特征研究 | 第66-68页 |
4.3.1 21种运动方式运动过程中九个部位加速度counts与能量消耗变化特征的分析 | 第66-68页 |
4.3.2 三维加速度计最佳佩戴位置的研究 | 第68页 |
4.4 基于三维加速度counts及其他相关指标构建的能量消耗回归方程 | 第68-70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70-71页 |
5.1 结论 | 第70页 |
5.2 建议 | 第70-71页 |
6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7 致谢 | 第76-77页 |
8 附件 | 第77-82页 |
附件1 | 第77-78页 |
附件2 | 第78-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