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无线定位的基本概念 | 第8-9页 |
1.2 室内定位技术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3 RFID定位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3.1 RFID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0-12页 |
1.3.2 RFID定位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页 |
1.4 本课题的意义 | 第12-13页 |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RFID技术概述 | 第15-25页 |
2.1 RFID系统特征 | 第15-16页 |
2.1.1 RFID系统的特点 | 第15-16页 |
2.1.2 RFID系统与几种识别系统的性能比较 | 第16页 |
2.2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16-19页 |
2.2.1 电感耦合原理 | 第17-18页 |
2.2.2 电磁反向散射原理 | 第18-19页 |
2.3 RFID系统架构 | 第19-21页 |
2.3.1 EAS系统 | 第19-20页 |
2.3.2 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 | 第20页 |
2.3.3 物流控制系统 | 第20页 |
2.3.4 定位系统 | 第20-21页 |
2.4 RFID技术的展望和发展趋势 | 第21-23页 |
2.4.1 中国RFID市场发展预测 | 第21-23页 |
2.4.2 热点和前沿技术的分析 | 第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常用的定位算法研究 | 第25-41页 |
3.1 室内无线传播环境 | 第25-28页 |
3.1.1 室内无线传播的特点 | 第25-26页 |
3.1.2 室内信道和传统移动信道的比较 | 第26-27页 |
3.1.3 室内电磁波的传播 | 第27-28页 |
3.1.4 室内无线传播信道的统计模型 | 第28页 |
3.2 无线定位算法的分类 | 第28-29页 |
3.3 Fang算法 | 第29-32页 |
3.3.1 TDOA双曲线模型 | 第29-30页 |
3.3.2 Fang算法原理 | 第30-31页 |
3.3.3 Fang算法优缺点 | 第31-32页 |
3.4 LANDMARC算法 | 第32-39页 |
3.4.1 LANDMARC系统简介 | 第32页 |
3.4.2 LANDMARC算法原理 | 第32-33页 |
3.4.3 信号强度与距离的映射关系 | 第33-34页 |
3.4.4 LANDMARC算法仿真 | 第34-38页 |
3.4.5 LANDMARC算法的优缺点 | 第38-39页 |
3.5 VIRE算法原理 | 第39-40页 |
3.5.1 VIRE算法原理 | 第39页 |
3.5.2 VIRE算法与LANDMARC算法比较 | 第39页 |
3.5.3 VIRE算法优缺点 | 第39-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边界虚拟参考标签定位算法(BVIRE) | 第41-50页 |
4.1 算法思路 | 第41-44页 |
4.1.1 可行性分析 | 第41-42页 |
4.1.2 算法流程 | 第42-44页 |
4.2 BVIRE算法实现 | 第44-48页 |
4.2.1 加入边界虚拟参考标签 | 第44-46页 |
4.2.2 加入网格虚拟参考标签 | 第46-47页 |
4.2.3 选取邻近参考标签 | 第47-48页 |
4.2.4 权重因子的计算 | 第48页 |
4.3 BVRE算法和VIRE算法比较 | 第48-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BVIRE算法性能分析 | 第50-66页 |
5.1 BVIRE算法仿真 | 第50-58页 |
5.1.1 不同的回归方程对BVIRE算法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5.1.2 网格虚拟标签密度对BVIRE算法性能的影响 | 第51页 |
5.1.3 阈值对BVIRE算法性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5.1.4 待定位标签的位置对BVIRE算法性能的影响 | 第52-55页 |
5.1.5 噪声对BVIRE算法性能的影响 | 第55-57页 |
5.1.6 测量空间大小对BVIRE算法性能的影响 | 第57-58页 |
5.2 定位准确度评价指标 | 第58-60页 |
5.3 算法性能分析 | 第60-65页 |
5.3.1 均方误差(MSE)和均方根误差(RMSE) | 第61页 |
5.3.2 圆误差概率(CEP) | 第61-62页 |
5.3.3 几何精度因子(GDOP) | 第62-63页 |
5.3.4 累计分布函数(CDF) | 第63-64页 |
5.3.5 相对定位误差(RPE) | 第64-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66-68页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66-67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