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9页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楼宇自控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 第7-8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 第8页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8-9页 |
第二章 主语城楼宇自控系统方案设计 | 第9-17页 |
2.1 工程概述 | 第9-11页 |
2.1.1 项目概况 | 第9页 |
2.1.2 业主方对楼宇自控系统设计要求 | 第9-11页 |
2.2 设计概要 | 第11-15页 |
2.2.1 设计依据 | 第11-12页 |
2.2.2 设计原则及设计注意事项 | 第12-14页 |
2.2.3 设计流程 | 第14-15页 |
2.3 楼宇自控系统的质量控制 | 第15-17页 |
2.3.1 楼宇自控系统应用现状 | 第15页 |
2.3.2 楼宇自控系统质量控制 | 第15-17页 |
第三章 楼宇自控系统及系统选择 | 第17-30页 |
3.1 楼宇自控系统 | 第17-22页 |
3.1.1 楼宇自控系统结构及优势 | 第17-18页 |
3.1.2 楼宇自控系统发展 | 第18-19页 |
3.1.3 国内主流楼宇自控系统产品性能对比 | 第19-22页 |
3.2 主语城楼宇自控系统选择 | 第22-30页 |
3.2.1 主语城楼宇自控系统平台选择 | 第22页 |
3.2.2 SymmetrE 智能楼宇集成管理平台 | 第22-25页 |
3.2.3 Honeywell EXCEL5000 系统 | 第25-27页 |
3.2.4 主语城办公楼楼宇自控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 第27-30页 |
第四章 主语城楼宇自控系统详细设计 | 第30-51页 |
4.1 节能分析及优化分析 | 第30-36页 |
4.1.1 冷冻站冷水机组运行方案与群控策略分析 | 第30-35页 |
4.1.2 提高室内温度控制精度 | 第35页 |
4.1.3 空调设备的最佳启停控制 | 第35页 |
4.1.4 春季过渡模式、秋季过渡模式的划分 | 第35-36页 |
4.2 楼宇自控各系统设计内容 | 第36-44页 |
4.2.1 空调冷源系统监控 | 第36-39页 |
4.2.2 空调热源系统监控 | 第39页 |
4.2.3 空调机组监控 | 第39-40页 |
4.2.4 新风机组监控 | 第40-41页 |
4.2.5 进/排风监控 | 第41页 |
4.2.6 给排水系统检测 | 第41-42页 |
4.2.7 变配电系统电力设备监测 | 第42-43页 |
4.2.8 电梯系统监测 | 第43页 |
4.2.9 照明系统监测 | 第43-44页 |
4.2.10 第三方系统集成 | 第44页 |
4.2.11 各系统控制原理图 | 第44页 |
4.3 楼宇自控设备选型 | 第44-46页 |
4.3.1 设备配置 | 第44-45页 |
4.3.2 DDC 控制器 | 第45-46页 |
4.3.3 传感器及执行器 | 第46页 |
4.4 楼宇自控系统深化设计 | 第46-47页 |
4.4.1 楼宇自控系统系统图设计 | 第46页 |
4.4.2 DDC 接线图设计 | 第46-47页 |
4.5 楼宇自控系统组态软件设计 | 第47-50页 |
4.5.1 上位机编程 | 第47-49页 |
4.5.2 DDC 控制器编程 | 第49-50页 |
4.6 楼宇自控系统监控点表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系统运行结果及设计验证 | 第51-57页 |
5.1 运行结果和设计验证 | 第51-56页 |
5.1.1 中央空调温度控制结果 | 第51页 |
5.1.2 人机画面验证 | 第51-56页 |
5.2 结论 | 第56-57页 |
结束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图 | 第61-68页 |
附表 | 第68-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