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4-23页 |
三、研究范围与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四、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26-29页 |
第二章 明末清初的辽西生态环境 | 第29-49页 |
第一节 辽西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的变迁 | 第29-34页 |
一、辽西的自然地理环境 | 第29-31页 |
二、辽西的人文地理 | 第31-34页 |
第二节 努尔哈赤与明战争对辽西生态环境的破坏 | 第34-37页 |
一、广宁之战与辽西土地荒废 | 第34-35页 |
二、宁远之战与辽西资源耗损 | 第35-37页 |
第三节 皇太极与明战争对辽西生态环境的破坏 | 第37-40页 |
一、燕京之战与蒙古草场损伤 | 第37-38页 |
二、松锦之战与辽西土地荒芜 | 第38-40页 |
第四节 清初迁都北京后的辽西生态环境 | 第40-49页 |
一、朝鲜使臣眼中的平原地带 | 第42-44页 |
二、朝鲜使臣眼中的丘陵地带 | 第44-49页 |
第三章 清前期辽西多种形式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复苏 | 第49-89页 |
第一节 辽西农耕的恢复与生态环境的复苏 | 第49-62页 |
一、设立皇庄 | 第49-58页 |
二、拨放旗地 | 第58-60页 |
三、招民开垦 | 第60-62页 |
第二节 辽西牧场的设置与生态环境的复苏 | 第62-75页 |
一、设置牧场 | 第62-68页 |
二、牧场牲畜的种类数量与用途 | 第68-74页 |
三、牧场的经营方式与生态环境的复苏 | 第74-75页 |
第三节 辽西果园山场的建立与生态环境的复苏 | 第75-83页 |
一、建立果园山场 | 第76-80页 |
二、果品猎物的种类数量与用途 | 第80-82页 |
三、果园山场的管理政策与生态环境的复苏 | 第82-83页 |
第四节 柳条边的修建与其对辽西生态环境的客观作用 | 第83-89页 |
一、修建柳条边与封禁政策的实施 | 第84-85页 |
二、柳条边对辽西生态环境的客观作用 | 第85-89页 |
第四章 清中期辽西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生态环境的变化 | 第89-117页 |
第一节 沿边蒙古草场的开垦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 | 第89-99页 |
一、沿边蒙古草场开垦的原因 | 第89-92页 |
二、沿边蒙古草场的开垦 | 第92-96页 |
三、沿边蒙古草场开垦对辽西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 | 第96-99页 |
第二节 辽西牧场的试垦续垦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 | 第99-107页 |
一、大凌河牧场的试垦续垦 | 第99-102页 |
二、养息牧牧场的试垦续垦 | 第102-105页 |
三、辽西牧场试垦续垦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第三节 辽西果园山场的私垦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 | 第107-117页 |
一、辽西果园山场私垦的原因 | 第107-110页 |
二、辽西果园山场的私垦 | 第110-113页 |
三、辽西果园山场私垦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 | 第113-117页 |
第五章 清晚期辽西土地利用的失误与生态环境的恶化 | 第117-153页 |
第一节 辽西牧场丈放与土地沙碱化 | 第117-132页 |
一、辽西牧场丈放的原因 | 第117-118页 |
二、养息牧牧场丈放与农田扩大 | 第118-123页 |
三、大凌河牧场丈放与农田扩大 | 第123-127页 |
四、盘蛇驿牧场丈放与农田扩大 | 第127-129页 |
五、辽西牧场丈放与土地沙碱化 | 第129-132页 |
第二节 辽西皇庄丈放与土地退化 | 第132-142页 |
一、辽西皇庄丈放与扩大民垦 | 第132-139页 |
二、辽西皇庄丈放与土地退化 | 第139-142页 |
第三节 辽西果园清丈与水土流失 | 第142-153页 |
一、辽西果园清丈与农田扩大 | 第143-148页 |
二、辽西果园清丈与水土流失 | 第148-153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153-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165-175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75-176页 |
后记 | 第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