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9-29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19页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9-23页 |
1.2.1 选题目的 | 第19-21页 |
1.2.2 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21-22页 |
1.2.3 选题的实践意义 | 第22-23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23-25页 |
1.4 论文结构和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7页 |
1.6 创新与不足 | 第27-29页 |
1.6.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7-28页 |
1.6.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8-29页 |
第2章 美元霸权的确立与发展 | 第29-44页 |
2.1 美元霸权的背景 | 第29-32页 |
2.1.1 英国实行金本位制 | 第29-30页 |
2.1.2 英镑全球化 | 第30页 |
2.1.3 英镑与美元的斗争 | 第30-32页 |
2.2 美元霸权的确立 | 第32-38页 |
2.2.1 美国实行金本位制 | 第32-33页 |
2.2.2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储备货币地位 | 第33-34页 |
2.2.3 马歇尔计划强化美元地位 | 第34-36页 |
2.2.4 牙买加体系确立美元霸权 | 第36-38页 |
2.3 美元霸权的发展 | 第38-44页 |
2.3.1 东亚崛起扩大美元需求 | 第38-40页 |
2.3.2 广场协议化解日元竞争 | 第40-41页 |
2.3.3 冷战后美元独霸世界 | 第41-42页 |
2.3.4 新自由主义助推霸权发展 | 第42-44页 |
第3章 美元霸权的理论基础分析 | 第44-52页 |
3.1 美元霸权的内涵与外延 | 第44-47页 |
3.1.1 美元霸权的概念界定 | 第44-45页 |
3.1.2 美元霸权的外延 | 第45页 |
3.1.3 美元霸权的作用和意义 | 第45-47页 |
3.2 霸权理论与美元霸权 | 第47-49页 |
3.2.1 霸权稳定论 | 第47页 |
3.2.2 霸权稳定论的理论结构 | 第47-48页 |
3.2.3 霸权的发展趋势 | 第48-49页 |
3.2.4 霸权稳定论对美元霸权的意义 | 第49页 |
3.3 后霸权理论 | 第49-52页 |
3.3.1 后霸权理论 | 第49页 |
3.3.2 后霸权理论的特点 | 第49-50页 |
3.3.3 后霸权合作对美元霸权的意义 | 第50-52页 |
第4章 美元霸权体制的运行机制 | 第52-73页 |
4.1 美元霸权产生的现实依据 | 第52-55页 |
4.1.1 美国发达的市场经济 | 第52-54页 |
4.1.2 有利的国际机制 | 第54-55页 |
4.1.3 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 第55页 |
4.2 美元霸权的实现机制 | 第55-58页 |
4.2.1 私有化 | 第56页 |
4.2.2 金融化 | 第56-57页 |
4.2.3 全球化 | 第57-58页 |
4.2.4 危机化 | 第58页 |
4.3 美元霸权的运营工具 | 第58-65页 |
4.3.1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 第59-61页 |
4.3.2 国际性的组织机构 | 第61-64页 |
4.3.3 金融市场操控工具 | 第64-65页 |
4.4 美元霸权的路径选择 | 第65-71页 |
4.4.1 排他性选择 | 第65-68页 |
4.4.2 垄断性选择 | 第68-69页 |
4.4.3 掠夺性选择 | 第69-70页 |
4.4.4 麻痹性选择 | 第70-71页 |
4.5 美元霸权的制约因素 | 第71-73页 |
第5章 美元霸权的内在矛盾及其影响 | 第73-86页 |
5.1 货币机制矛盾 | 第73-75页 |
5.1.1 货币储备机制矛盾 | 第73-74页 |
5.1.2 货币发行机制矛盾 | 第74-75页 |
5.2 汇率选择机制矛盾 | 第75-76页 |
5.3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矛盾 | 第76-78页 |
5.3.1 美国对美元回流渠道约束 | 第76页 |
5.3.2 美国对美元储备的使用约束 | 第76-78页 |
5.4 美元霸权矛盾的影响 | 第78-86页 |
5.4.1 损害美国经济 | 第78-82页 |
5.4.2 全球性经济失衡 | 第82-84页 |
5.4.3 金融的恐怖性平衡 | 第84-86页 |
第6章 亚洲金融危机与美元霸权 | 第86-96页 |
6.1 亚洲金融危机概况 | 第86-90页 |
6.1.1 美国金融资本制造危机 | 第86-87页 |
6.1.2 泰铢被迫实行浮动汇率制 | 第87页 |
6.1.3 金融危机席卷亚洲 | 第87-88页 |
6.1.4 香港反击美元霸权 | 第88-90页 |
6.2 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 | 第90-92页 |
6.2.1 美元霸权引发东南亚国家经济失衡 | 第90-91页 |
6.2.2 汇率选择矛盾累积风险 | 第91页 |
6.2.3 货币政策丧失独立性 | 第91-92页 |
6.3 危机后的反思 | 第92-96页 |
6.3.1 东南亚国家经济动荡源于过度依赖美元霸权 | 第92页 |
6.3.2 中央政府在对抗美元霸权中的作用 | 第92-94页 |
6.3.3 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危机中的作用的思考 | 第94-96页 |
第7章 2008 全球金融危机与美元霸权 | 第96-111页 |
7.1 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冲击 | 第96-99页 |
7.1.1 金融危机爆发的三部曲 | 第96-98页 |
7.1.2 金融危机冲击两条线 | 第98-99页 |
7.2 危机的深层原因在于美元霸权的内在矛盾深化 | 第99-103页 |
7.2.1 监管松懈助推金融市场非理性繁荣 | 第99-100页 |
7.2.2 美国居民的消费泡沫 | 第100-101页 |
7.2.3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失衡 | 第101-102页 |
7.2.4 美元发行泛滥引发金融动荡 | 第102-103页 |
7.3 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及其评析 | 第103-109页 |
7.3.1 全球降息潮 | 第103页 |
7.3.2 巨额注资刺激经济 | 第103-104页 |
7.3.3 美国实行再产业化进程 | 第104页 |
7.3.4 金融监管改革 | 第104-105页 |
7.3.5 对全球应对举措的评析 | 第105-109页 |
7.4 危机后的思考——从金融危机看美元霸权的危害 | 第109-111页 |
第8章 美元霸权笼罩下的欧元区债务危机 | 第111-120页 |
8.1 欧元与美元霸权的矛盾 | 第112-113页 |
8.1.1 美元霸权是美国的核心利益 | 第112页 |
8.1.2 欧元触动美元霸权的核心利益 | 第112-113页 |
8.2 美元霸权主导的欧元区债务危机 | 第113-117页 |
8.2.1 投资银行引发希腊信用危机 | 第114-115页 |
8.2.2 舆论媒体制造市场恐慌 | 第115页 |
8.2.3 评级机构调降信用等级 | 第115-116页 |
8.2.4 对冲基金操控欧元汇率 | 第116-117页 |
8.3 欧盟反危机的政策与手段 | 第117-120页 |
8.3.1 紧缩以自保 | 第117页 |
8.3.2 注资以救市 | 第117-118页 |
8.3.3 强化市场监管 | 第118页 |
8.3.4 寻求国际援助抗衡美元霸权 | 第118-119页 |
8.3.5 订立“欧元公约”均衡经济发展 | 第119-120页 |
第9章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博弈 | 第120-138页 |
9.1 美中汇率博弈的背景及汇率争端的主要观点评述 | 第120-126页 |
9.1.1 美元霸权导致中美贸易失衡 | 第120-122页 |
9.1.2 中国欲摆脱美国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约束 | 第122页 |
9.1.3 人民币对美元霸权形成潜在威胁 | 第122-123页 |
9.1.4 中美汇率争端主要观点评述 | 第123-126页 |
9.2 美元霸权体制下人民币汇率的内在矛盾 | 第126-129页 |
9.2.1 本币过量发行 | 第126页 |
9.2.2 回收流动性成本过高 | 第126-127页 |
9.2.3 降低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 第127-128页 |
9.2.4 累积汇率大幅波动的隐患 | 第128-129页 |
9.3 人民币升值方式的思考 | 第129-138页 |
9.3.1 “人民币大幅升值”论的危害 | 第129-130页 |
9.3.2 “突然升值”论的弊端 | 第130-131页 |
9.3.3 小幅波动升值的优势 | 第131-132页 |
9.3.4 改革强制结售汇制度削弱美元霸权的影响 | 第132-138页 |
第10章 经济衰落弱化美元霸权 | 第138-147页 |
10.1 预算赤字高企弱化美元霸权 | 第138-141页 |
10.1.1 美国巨额财政赤字的成因 | 第139-140页 |
10.1.2 美国巨额财政赤字的危害 | 第140-141页 |
10.2 国内储蓄赤字弱化美元霸权 | 第141-143页 |
10.2.1 美国消费过度 | 第141-143页 |
10.2.2 国内投资不足 | 第143页 |
10.3 贸易赤字剧增弱化美元霸权 | 第143-146页 |
10.3.1 美国长期积累贸易逆差 | 第143-144页 |
10.3.2 美中巨额贸易逆差 | 第144-146页 |
10.4 国际影响力下降弱化美元霸权 | 第146-147页 |
第11章 美元霸权体系面临的改革与趋势 | 第147-157页 |
11.1 世界金融体系的改革 | 第147-152页 |
11.1.1 金融监管保守化 | 第147-149页 |
11.1.2 国际金融体制多元化 | 第149-152页 |
11.1.3 各国通过强化资本控制抵制美元增发 | 第152页 |
11.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 | 第152-154页 |
11.2.1 国币货币基金组织的体制性缺陷 | 第152-153页 |
11.2.2 国币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方案 | 第153-154页 |
11.3 美元霸权体系的趋势 | 第154-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63页 |
攻读博士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63-164页 |
后记 | 第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