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1.2.1 国外相关文献回顾 | 第9页 |
1.2.2 国内相关文献回顾 | 第9-10页 |
1.2.3 相关文献的简单评述 | 第10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国有开发公司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 | 第12-18页 |
2.1 国有开发公司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概念与关系 | 第12-14页 |
2.1.1 国有开发公司的定义 | 第12页 |
2.1.2 当前国有开发公司的运营模式 | 第12-13页 |
2.1.3 地方政府投投融资平台的定义 | 第13页 |
2.1.4 国有开发公司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关系 | 第13-14页 |
2.2 国有开发公司与地方债务之间的关系 | 第14-15页 |
2.3 国有开发公司的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2.4 国有开发公司的现状 | 第16-18页 |
2.4.1 分布状况 | 第16页 |
2.4.2 财务和盈利状况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当前国有开发公司的投融资模式 | 第18-27页 |
3.1 国有开发公司投融资模式发展历程 | 第18-22页 |
3.1.1 信贷融资模式 | 第18-19页 |
3.1.2 特许经营权模式 | 第19-21页 |
3.1.3 证券融资模式 | 第21-22页 |
3.2 当前国有开发公司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3.2.1 融资状况不透明引发各方监管难题 | 第22-23页 |
3.2.2 国有开发公司的扩展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负担 | 第23页 |
3.2.3 资金断裂将极易引发银行信贷风险 | 第23-24页 |
3.3 国有开发公司投融资的特点 | 第24-26页 |
3.3.1 投融资规模的巨大性 | 第24页 |
3.3.2 投融资决策的复杂性 | 第24-25页 |
3.3.3 投融资模式的单一性 | 第25-26页 |
3.4 当前国有开发公司投融资模式总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新时期国有开发公司投融资模式创新 | 第27-43页 |
4.1 国外投融资模式分析 | 第27-30页 |
4.1.1 美国模式 | 第27-29页 |
4.1.2 英国模式 | 第29-30页 |
4.1.3 日本模式 | 第30页 |
4.2 新时期国有开发公司进行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 第30-32页 |
4.2.1 从政策上看需要投融资模式创新 | 第30-31页 |
4.2.2 从投融资渠道上看需要进行投融资模式创新 | 第31页 |
4.2.3 从制度上看需要投融资模式的创新 | 第31-32页 |
4.3 新时期国有开发公司投融资模式创新 | 第32-43页 |
4.3.1 创新债券融资 | 第32-35页 |
4.3.2 创新信托融资 | 第35-37页 |
4.3.3 推进股票市场融资 | 第37-39页 |
4.3.4 创新特许经营权模式 | 第39-40页 |
4.3.5 创新公司集群融资 | 第40-43页 |
第五章 商业模式转变为投融资模式创新保驾护航 | 第43-48页 |
5.1 商业模式的概念 | 第43-44页 |
5.2 当前国有开发公司的商业模式的现状与转变的必要性 | 第44-45页 |
5.2.1 国有开发公司的商业模式现状 | 第44页 |
5.2.2 国有开发公司商业模式转变的必要性 | 第44-45页 |
5.3 国有开发公司商业模式转变实例 | 第45-48页 |
5.3.1 张江开发公司商业模式转变 | 第45-46页 |
5.3.2 金桥开发公司商业模式转变 | 第46-4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