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鲜食玉米不同品种的密度和肥料耦合综合运筹研究

致谢第4-5页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文献综述第10-18页
    1.1 鲜食玉米概述第10-13页
        1.1.1 甜玉米概况第11-12页
        1.1.2 糯玉米概况第12-13页
    1.2 鲜食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第13页
        1.2.1 品种质量不高第13页
        1.2.2 种植技术落后第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3.1 鲜食玉米品种与产量效益的关系第13-14页
        1.3.2 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第14-15页
        1.3.3 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第15-16页
        1.3.4 微生物肥的发展利用第16-17页
    1.4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8-20页
    2.1 试验材料与设计第18-19页
        2.1.1 供试材料第18页
        2.1.2 试验设计第18-19页
    2.2 记录内容与测定方法第19-20页
        2.2.1 生育期调查第19页
        2.2.2 株高、穗位、茎粗调查第19页
        2.2.3 成熟期测产与果穗性状考种第19页
        2.2.4 生物产量测定第19页
        2.2.5 经济效益计算第19页
        2.2.6 SPAD值测定第19页
        2.2.7 统计方法第19-2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0-37页
    3.1 不同处理方式下的平均小区产量对比分析第20-21页
    3.2 历年不同品种密肥组合方式产量结果第21-24页
    3.3 历年不同品种密肥组合方式效益第24-26页
    3.4 品种与密度互作的产量表现第26-27页
    3.5 密度与肥料互作的产量表现第27-28页
    3.6 不同品种、密度与施肥方式下生育期的变化第28-29页
    3.7 不同品种、密度与施肥方式下农艺性状的变化第29-30页
        3.7.1 糯玉米株型性状在不同处理因子下的差异第29-30页
        3.7.2 甜玉米株型性状在不同处理因子下的差异第30页
    3.8 果穗性状在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性第30-34页
        3.8.1 品种间果穗性状差异第30-31页
        3.8.2 密度间果穗性状差异第31页
        3.8.3 不同施肥方式下果穗性状差异第31-34页
    3.9 不同品种、密度及施肥方式下的生物产量分析第34-35页
    3.10 不同品种、密度及施肥方式下玉米叶片SPAD值及差异显著性第35页
    3.11 玉米叶片SPAD值与果穗商品性状及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第35-37页
4 结论与讨论第37-39页
    4.1 高产高效的品种密肥组合方式第37页
    4.2 高产高效品种第37页
    4.3 最佳的施肥方式第37页
    4.4 密肥处理方式对玉米生育期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第37-38页
    4.5 玉米果穗商品性对密度与肥料的选择要求第38页
    4.6 玉米产量对密度与肥料的要求第38页
    4.7 SPAD值对果穗性状与产量的反映第38-39页
5 本文创新点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作者简历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本血吸虫TOM34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及免疫保护效果的初步评估
下一篇:钢板深梁填充钢框架协同分析与静力弹塑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