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诽谤的刑法规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2、创新观点和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 网络诽谤问题研究缘起 | 第10-24页 |
1.1 网络诽谤问题的提出 | 第10-16页 |
1.1.1 网络诽谤产生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网络诽谤的现实性 | 第13-15页 |
1.1.3 网络诽谤的危害性 | 第15-16页 |
1.2 网络诽谤特征与构成 | 第16-24页 |
1.2.1 网络诽谤的概念 | 第16-17页 |
1.2.2 网络诽谤的特征 | 第17-20页 |
1.2.3 网络诽谤构成要件 | 第20-24页 |
2 网络诽谤域外立法与借鉴 | 第24-32页 |
2.1 域外网络诽谤立法状况 | 第24-28页 |
2.1.1 美国 | 第24-25页 |
2.1.2 英国 | 第25-26页 |
2.1.3 德国 | 第26-27页 |
2.1.4 澳大利亚 | 第27-28页 |
2.1.5 日本 | 第28页 |
2.2 对域外网络诽谤相关法律制度的借鉴 | 第28-32页 |
2.2.1 真正恶意原则 | 第28-30页 |
2.2.2 一次公布和再次公布规则 | 第30-32页 |
3 我国网络诽谤刑法规制及其完善 | 第32-43页 |
3.1 我国网络诽谤问题研究 | 第32-35页 |
3.1.1 我国网络诽谤的现实性 | 第32-33页 |
3.1.2 我国网络诽谤立法现状 | 第33-35页 |
3.2 我国网络诽谤刑法规制需要完善的几方面 | 第35-43页 |
3.2.1 网络诽谤入罪条件 | 第35-37页 |
3.2.2 网络诽谤的举证责任划分 | 第37-39页 |
3.2.3 网络诽谤主体刑事责任承担 | 第39-41页 |
3.2.4 网络诽谤案件的公诉与自诉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