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设计、计算与制图论文--机械设计论文

基于创新理论的机械产品改进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本课题来源的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10-11页
        1.1.2 选题的意义第11页
    1.2 各种设计理论与概念设计第11-17页
        1.2.1 设计研究历史第11-12页
        1.2.2 概念设计简介第12-13页
        1.2.3 主要的产品设计理论及方法第13-17页
    1.3 TRIZ 理论的实际应用第17页
    1.4 本文主要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创新理论(TRIZ)第19-28页
    2.1 TRIZ 理论定义第19页
    2.2 TRIZ 理论基础第19-20页
    2.3 TRIZ 理论的几个概念第20-22页
        2.3.1 矛盾第20-21页
        2.3.2 理想化第21页
        2.3.3 资源第21-22页
    2.4 TRIZ 理论的 4 个应用工具第22-26页
        2.4.1 发明创新原理、分离原理和矛盾矩阵,第22-24页
        2.4.2 物.场模型与标准解第24-25页
        2.4.3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第25页
        2.4.4 效应知识库第25-26页
    2.5 利用发明问题解决理论解决矛盾流程第26-28页
第三章 机械产品概念设计详细内容第28-36页
    3.1 概念设计简介第28-30页
        3.1.1 概念设计定义第29页
        3.1.2 概念设计的过程第29页
        3.1.3 概念设计的创新点及其特性第29-30页
    3.2 概念设计研究概况第30页
        3.2.1 国内的研究现状第30页
        3.2.2 国外的研究进展第30页
    3.3 机械产品概念设计过程第30-32页
        3.3.1 概念设计的关键技术第30页
        3.3.2 概念设计的过程模型第30-32页
    3.4 基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工程机械产品概念设计过程的方法第32-36页
        3.4.1 基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概念设计过程的方法第32-35页
        3.4.2 基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工程机械产品概念设计过程的方法第35-36页
第四章 基于技术进化理论的振动压路机振动轮改进设计第36-49页
    4.1 产品技术进化理论第36-37页
    4.2 技术系统进化理论与产品创新关系第37-39页
        4.2.1 技术进化模式第37-38页
        4.2.2 技术成熟度预测第38页
        4.2.3 技术进化与创新第38-39页
    4.3 技术进化定律和技术进化路线第39-41页
        4.3.1 技术进化定律第39-40页
        4.3.2 技术进化模式和技术进化路线第40-41页
    4.4 工程实例:振动压路机的改进设计第41-44页
        4.4.1 振动压路机发展进程第41-42页
        4.4.2 振动压路机需求分析第42页
        4.4.3 振动压路机的整机结构和组成第42-43页
        4.4.4 振动压路机的技术成熟度预测和技术进化模式第43-44页
    4.5 基于进化模式的振动压路机的振动轮改进设计第44-47页
        4.5.1 振动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第44-45页
        4.5.2 振动轮中出现的问题部件及其改进第45-47页
    4.6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五章 基于矛盾矩阵的振动压路机减振器改进设计第49-65页
    5.1 矛盾矩阵的应用步骤第49页
    5.2 钢轮和减振块第49-51页
        5.2.1 振动轮第49-50页
        5.2.2 振动压实原理第50页
        5.2.3 减振器第50-51页
    5.3 基于矛盾矩阵的减振器刚度改进过程分析第51-64页
        5.3.1 基于矛盾矩阵的问题分析与改进第51-59页
        5.3.2 橡胶减振器的设计与校核第59-64页
    5.4 结论第64-65页
第六章 对振动压路机改进前后的仿真第65-72页
    6.1 仿真的目的和意义第65-66页
    6.2 建立三维模型第66-68页
    6.3 用 ADAMS 分析压路机的动态减振效果第68-72页
        6.3.1 ADAMS 软件介绍第68页
        6.3.2 仿真过程第68-71页
        6.3.3 仿真结果分析第71-72页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1 结论第72-73页
    2 不足与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附录第77-85页
    附录1:通用工程参数表第77-78页
    附录2:40 条发明创新原理第78-79页
    附录3:76 个标准解第79-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oneywell TitanTM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对比研究
下一篇:常态条件下农村公路安保技术及其评价方法研究